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反思日本廣島和長崎遭原子彈打擊70周年

發表時間:

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軸心國(les forces de l'Axe)亞洲成員日本的廣島(Hiroshima)和長崎(Nagasaki)兩地在相距三天的時段里,先後遭到原子彈轟炸。日本在遭到核武器第二次攻擊6天後,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La cathédrale Urakami (c) en plein centre de Nagasaki détruite par le largage de la bombe atomique, le 9 août 1945.
La cathédrale Urakami (c) en plein centre de Nagasaki détruite par le largage de la bombe atomique, le 9 août 1945. REUTERS/Shigeo Hayashi/Nagasaki Atomic Bomb Museum/
廣告

據介紹,1945年8月6日當地時間早上8點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的原子彈,毀滅性地打擊了這座日本城市,造成十多萬日本民眾死亡。三天後的1945年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被空投在位於日本九州的海港城市長崎。儘管,到目前為止,各方對有關兩次核爆所造成死亡人數的估計存在一些差異,但學界基本上認為,核爆所產生的攝氏3500度至4000度高溫,每次都造成數萬人在瞬間被融化。而在核爆後倖存下來的人,絕大部分後來都因為各種與核爆有關的後遺症而先後死亡。

hiroshima and nagasaki atomic bombing 1945
hiroshima and nagasaki atomic bombing 1945 Dr

由於核彈在首次實戰使用中,就向世人展示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造成的“末日”景象,所以,儘管現已70年過去,但史學界依然對美國當年是否有必要對日本使用核武,存在極大的爭論,尤其圍繞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的必要性。

 

 

André BENDJEBBAR 法國歷史學家

哪法國學界就是如何回顧這段令人類感到悲哀的歷史的呢?就此,本台資料部(Documentation)為我們提供了法國史學家、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1984年歷史雙年獎(Prix Feydeau de Brou)獲得者安德烈•本吉巴爾(André BENDJEBBAR)的分析。

01:29

Trad BENDJEBBAR - Historien

本吉巴爾說:“第二顆原子彈投在長崎的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正如‘曼哈頓計畫’(Manhattan)負責人所說的,加大力度,雙重打擊。曼哈頓計畫就是製造原子彈的計畫。美國陸軍的格羅夫斯將軍(Groves)和海軍的珀內爾將軍(Purnell)都認為,需要使用雙重劑量,打擊日本。第二點原因是關鍵技術上的差別。投在廣島的核彈使用鈾原料,投在長崎的核彈使用鈽原料。因此,這一行動就帶有了試驗性質。需要檢測在廣島使用鈾的‘小男孩’和在長崎使用鈽的‘胖男孩',是否能夠產生可以相比較的效果。所以,在技術上,需要試驗核爆後的效果。我們可以說,在長崎投核彈,除了要加大恐嚇力度以外,因為日本是在此之後才投降的。我們可以說是兩種技術,鈾和鈽,一個用在廣島,另一個用在了長崎。當時開展了實地的試驗。

儘管,學界對當年發動核攻擊的動機和理由仍有爭議,但歷史記載了日本在被核武器第二次攻擊的6天後既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因此,支持這一做法的人士表示,核打擊在戰略方面意義重大;不僅對當時的日本決策層產生了威嚇作用,而且還嚴重打擊了原本打算在本土繼續抵抗的日本部隊的作戰意志。

就有關日本在戰後至今,對當年率先挑起戰爭造成相關各國人民悲慘處境是否已有深刻認識,長期以來也一直是各國官方和民間的關注焦點。就此,日本共同社今天8月8日周六發自東京的消息說,據官方知情人士透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就在戰後70周年談話中寫明總體上繼承歷屆內閣歷史認識一事展開了協調。安倍晉三8月7日周五晚,與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會談並介紹了談話草案。共同社報道特別提到,據悉,安倍晉三對寫入“道歉”表述持慎重態度。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