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香港極端派如何煉成?佔領中環運動一周年總結

發表時間:

香港佔中一周年,見證極端派如何煉成。八十二歲的中國作家鐵流因批評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遭北京市公安局以「涉嫌尋釁滋事」拘捕,被戴上重六十斤腳鐐,睡覺要外加手銬。

亞洲周刊第39期
亞洲周刊第39期 亞洲周刊
廣告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2015年第39期)封面專題是什麼?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封面專題是:香港極端派如何煉成?佔領中環運動一週年總結。香港佔中一週年,見證極端派如何煉成。原來「和平佔中」的劇本被極端派偷走,綁架了這場運動,也改變了香港的政治生態,以黑白二分、族群仇恨的論述,解釋香港的貧富懸殊。極端派強調「勇武制暴」、「打倒港共政權」,將公權力與法治妖魔化,也在泛民內部製造了「寒蟬效應」,排擠了理性討論,引爆了「後佔中」時期針對中國大陸遊客的「鳩嗚」行動,以及前不久香港大學校委會討論委任副校長時的「暴衝」事件。極端派狂飆也展示階級與世代的翻轉。

香港的政治極端派有哪些象徵性人物嗎?
極端派戰將黃毓民的立場不斷變化,從中華民國支持者,變成了支持港獨。他與幾個昔日的親密戰友「社民連」與「人民力量」分裂,內訌不斷。他推動一個仇恨大陸人的政治路線,與陳雲、黃洋達等極端勢力結盟,反對佔中,但最後又成為佔中極端路線的先鋒。
另一位極端派知名人物黃洋達,從文學青年到電視台編劇,變身為人稱「皇上」的本土基本教義派政治人物,在組織內宣揚個人崇拜;重視不同媒體的綜合力量,善於製造街頭和網絡的震撼效應。

為什麼政治極端派能夠在香港崛起呢?
香港立法會選舉採取的比例代表制,意外地成為少數極端力量崛起的溫床。港府二十多年內改變了兩次選舉制度,只是為了短期的功利目的,結果弄巧反拙。在比例代表制下,激進派不需要考慮如何獲得多數共識,只需抓住一成最激進人群,便可以立足,並且拉着整個泛民主派走向更加激進。

香港的選舉制度有可能改變嗎?
香港政壇和學界有不少有識之士看到比例代表制的弊端,呼籲改革立法會選舉制度。但是,這種聲音從未成為主流。一方面,建制派仍希望保住現有制度下的優勢,另一方面,激進派作為現有制度的最大獲益者也不會支持改革。但是,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真正的民主派,都應該認識到:如果希望通過和平方式邁向全面民主,就必須有一個鼓勵溫和派、有助於社會共識的選舉制度。二零一七年普選的破局便是最好的例子:當你的對手四分五裂,或許無人可以挑戰你,但當你想要談判的時候,也找不到可以談判的對象了。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八十二歲的中國作家鐵流因批評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遭北京市公安局以「涉嫌尋釁滋事」拘捕已經一年,拘留時鐵流被戴上重六十斤腳鐐,睡覺要外加手銬。一批一九五七年被劃為右派的老人上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鐵流蒙寃鳴不平。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