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 聯合國

成立70年 聯合國面對世界局勢乏力

10月24日 聯合國日,今年是1945年《聯合國憲章》生效的70周年紀念日。但如今國際政經現勢早已不是當年景況,伊斯蘭國組織、蓋達組織等非國家團體衝擊區域穩定,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等機構無法處理經貿糾紛,聯合國的功能長期為外界質疑。

聯合國旗幟
聯合國旗幟 網絡圖片@UN
廣告

為慶祝聯合國日,世界各地舉行“用聯合國藍點亮世界”活動  包括北京長城,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劇院等世界標誌性的古跡,建築,雕塑,橋樑,以及其他標誌性建築將被點亮成藍色,來聯結世界公民,促進和平、發展與人權。據聯合國官方網站介紹,有超過75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個建築確認參與“用聯合國藍點亮世界”活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將世界用聯合國藍點亮一天,可以為實現美好明天照亮道路”。

但秘書長的美好祝願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日本《讀賣新聞》指出,國際局勢變化,俄羅斯介入烏克蘭政局、中國海洋活動頻頻等,企圖以力量改變現狀的動向趨於明顯,但聯合國卻提不出有效的對策。最重要的機關安理會因美俄關係立,被喻為新型“冷戰”。中、俄多次使用否決權,凸顯聯合國功能不彰。

分析指出,聯合國成立的是根基是國際強權,以國家為單位平衡下的產物;成立70年的聯合國功能不彰,組織結構無法反映國際現狀,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制度與國際危機處理脫節,美國對這次周年慶反應冷淡。

中央社指出,多年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癱瘓重大國際糾紛回應能力,讓聯合國成為美國無論是單邊或多邊行動的絆腳石。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由二戰勝利國出任永久成員,但英國與法國影響力不再,印度、巴西等崛起的人口大國卻沒有發言權,美英聯盟對抗俄羅斯與中國杯葛,法國搖擺其間,已成常態。以國家為單位的組織結構衍生諸多怪異現象,上百小國的投票權在各議題上成為交易籌碼,聯合國大會淪為各言爾志,甚或是待價而沽的外交肥皂箱。

另外,華盛頓雖極力要求莫斯科與北京負起國際責任,但以烏克蘭、 敘利亞和南海的情況來看,各方缺乏基本共識,甚至是麻煩製造者,北京與俄羅斯也無意參與無關其利益的行動。

聯合國憲章誕生70周年之際,日本、德國、巴西、印度這4國集團(G4)眼見聯合國在美俄對立加深、中國崛起,聯合國功能不彰,因此呼籲聯合國要改革,4國集團力爭當上常任理事國。但10年前,期待成為常任理事國的4國集團提出的改革方案已經受到擁有否決權的中、美的反對。

聯合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由戰勝國51國加盟成立,在安理會擁有否決權的是中、美、英、法、俄等5個常任理事國,目前會員國已增為193國,但安理會只有在歷經半世紀後,將非常任理事國由6國增為10國。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