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香港書商失蹤事件

李波事件後 民調顯港人對京港政府信心均大跌

經歷銅鑼灣書店李波失蹤事件後的香港,對港中兩地政府的信心均告大幅下跌。一項民調顯示,港人對港中兩地政府的不信任比率,分別較三個月前大升十三個和七個百分點,以致對港府的信心凈值(信任與不信任相抵銷後的數值)出現負數,達「負6.5%」,而對中國政府的信心凈值亦跌至「負10」。另外,港人對香港前途和一國兩制信心凈值亦同時告跌,當中,港人對香港前途的信心凈值,更是跌至十三年來新低。

2016年1月10日,香港泛民主派集會遊行,抗議銅鑼灣書店五名股東店員失蹤。
2016年1月10日,香港泛民主派集會遊行,抗議銅鑼灣書店五名股東店員失蹤。 圖片來源:路透社/Tyrone Siu
廣告

是項持續性民調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於本月中成功訪問約一千人而成,與三個月前相比,香港發生的重大新聞包括李波失蹤及相關的書店人士相繼「電視認罪」和回港銷案,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岳認為,李波事件最影響港人信心,因為那是明顯違反一國兩制和威脅港人人身安全;而民主黨何俊仁更指出,李波事件足見中國執法人員來港抓捕,李波事後還要在電視上撒謊,觸動港人神經。

民調顯示,港人對港府的不信任比率由三個月前的31%升至44%,儘管信任比率維持在38%,信心凈值仍出現「負6.5%」。至於港人對北京政府的信任比率就由35%跌至33%,而不信任比率則由36%增至43%,以致出現「負10%」的信心凈值。

其次,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以至香港前途信心均出現正面比率下降,而負面比率上升的現象,以致兩者均重回「負凈值」,當中,對一國兩制信心的負面比率升至50%,而正面比率則降至43%,令信心凈值降至「負8%」,較三個月前大跌十五個百分點;而對香港前途信心的正面比率和負面比率分別為48%和44%,出現「負9%」,比三個月前大跌十三個百分點,是自2003年沙士(大陸稱為「非典型肺炎」以來的新低。

港大民研經理李偉健分析數據後又指出,一如其他信心指標,越年輕的港人越不信任港府和北京政府,對一國兩制亦較為缺乏信心。

另外,樹仁大學經濟與民生研究計畫月初就港人「生活困苦度」調查顯示,港人「整體痛苦指數」升至3.07分(以4分為最痛苦),逾八成受訪市民認為港人生活「痛苦」,已是連續三年上升;而近半受訪者認為,住屋問題最令港人痛苦。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