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法議會報告:現行機制不足以應對恐怖威脅

發表時間:

造成百餘人喪生的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八個月之後,法國國民議會針對政府反恐措施落實情況而成立的調查委員會7月5日遞交報告,一方面承認情報系統及反恐措施確實存在漏洞,另一方面認為去年11月13日恐襲慘案難以避免。報告尤其指出,法國,乃至歐盟目前的反恐機制不足以應對恐怖威脅

法國首都埃菲爾鐵塔附近巡邏的武警。攝於2016年6月26日。
法國首都埃菲爾鐵塔附近巡邏的武警。攝於2016年6月26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Jacky Naegelen
廣告

2015年11月13日,巴黎法蘭西體育場、市中心的幾家酒吧、餐廳以及巴塔克蘭音樂廳相繼發生恐怖襲擊,造成130人喪生。傷亡之慘重震驚了法國,也震驚了世界。在此之前,2015年1月7日,兩名恐怖分子闖入法國諷刺畫報《查理周刊》,槍殺10餘人;次日,另一名恐怖分子又在巴黎槍殺5人……法國人在一連串的恐怖襲擊的震驚與悲痛之中產生種種疑問:襲擊事件何以在短短十個月之內連續發生?巴塔克蘭音樂廳襲擊事件是否原本可以避免?那些早已被警方備案的激進人士何以逃脫了警方監控並製造了恐怖襲擊?情報部門的工作是否有疏漏?……

法國國民議會為此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政府在2015年1月的《查理周刊》恐怖襲擊事件之後的防範措施是否有效,以及11月的系列襲擊事件前後,各方行動是否有所疏漏和失誤。委員會由一名在野黨共和黨人議員領導,由一名執政黨社會黨議員擔任報告人。周二遞交的報告是這個議員委員會在歷時200個小時的聽證、5個月的調查之後的總結。

報告最突出的結論應該說是對現行反恐機制效率的評價。報告認為,法國以及歐盟的現有機制不足以應對聖戰團體的活動。委員會主席喬治•菲內克周二在記者會上表示,法國沒有為應對這樣的恐怖襲擊做好準備,現在需要做這樣的準備。相關的部署達不到應對襲擊者所需要的高度,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行動應當大幅提高標準。法新社綜述調查報告指出,雖然早有信息顯示,巴塔克蘭音樂廳可能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但11月13日的襲擊行動幾乎無可避免。但報告也認為,製造襲擊行動的幾名恐怖分子本可以在作案之前被逮捕,這顯示法國以及歐盟情報部門對這些危險目標的跟蹤監督有漏洞。在調查期間,法國對外和對內兩大情報部門的負責人也都承認2015年的襲擊行動得以發生顯示情報工作全面失敗。該委員會主席周三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法語部採訪時表示,倘若安全部門此前逮捕這些嫌疑人,巴塔克蘭音樂廳襲擊原本可以避免。

的確,參加巴塔克蘭音樂廳襲擊行動的一名恐怖分子此前雖然在法國受到司法監控,並被禁止出境,但他仍然得以前往敘利亞;而目前已經引渡到法國關押的阿卜德斯拉姆在襲擊行動之後,不僅得以離開法國,而且逃亡4個月後才被抓捕。比利時情報部門只是在事後才通報法方此人屬於激進伊斯蘭勢力。而在 2015年1月的查理周刊襲擊行動中,此前因為激進伊斯蘭立場遭警方監視並監聽的恐怖分子庫阿齊卻因為不同的情報部門間信息不通,而被解除了監視。製造超市襲擊行動的古利巴力更是情報機制運作疏漏的典型例證。此人多次因為與激進伊斯蘭團夥有關聯而被判刑入獄,但刑滿釋放後,有關方面竟然沒有任何必要的跟蹤監視措施……

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提出了多項建議,針對不同情報部門間各自為政、信息溝通不暢的現實,報告建議整合不同部門,將目前分屬內政部、國防部和經濟部領導的6個不同的情報部門,合並組成一個全國性的機構,直接由政府總理領導。報告還建議仿照美國模式,成立一個反恐部門,直接由總統或總理領導,總彙各個部門共享的情報諮詢,分析恐怖威脅級別,制定反恐行動戰略。報告也建議改善申根條約國家間恐怖活動嫌疑人備案機制,加強歐盟國家間的協調合作……

針對法國政府一年多以來部署的反恐措施,報告認為,一再延長的緊急狀態措施啟動時雖然一度產生了效果,但這些效果隨後即不再明顯。在《查理周刊》襲擊事件之後,法國調動軍隊進入巴黎巡邏。然而,這項部署也沒能避免巴塔克蘭音樂廳襲擊的發生。報告建議逐漸讓軍隊撤離,但增加招聘兩千警察和武警,並在未來合並警察、武警與地方警察三支力量。

議會調查委員會分析、評估了法國政府一年多以來的反恐部署,指出了漏洞,也提出了改善建議。這些建議能否具體落實,有待關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