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澳門

粵港澳大灣區 官稱潛力佳但須解關稅卡 香港將放貨運業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計畫。官方數據顯示,大灣區將包括「九市兩區」,生產總值達13000億美元,位於全球三大灣區的中間,旅客吞吐量則是三者之冠,但廣東省表明,若要把灣區建設成世界級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須打破關稅區和交通等問題;而香港則須在碼頭貨運這優勢產業和空域管理方面作出妥協,以減少競爭,但會集中發展金融業。

廣告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下星期三將會率團訪問大灣區拙畫內的六個內地城市,隨團出發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指出,香港是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金融制度以至食物安全標準均已達國際水平,服務管理如港鐵模式亦輸向全球,在「一國兩制」下更有獨特的法律優勢,相信香港可擔任區內龍頭,即「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九市兩區」,分別是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及肇慶,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000億美元,高於全球知名、GDP達8000億美元的舊金山灣區和18000億美元的東京灣區。

官方數據顯示,與東京和舊金山這兩大灣區相比,香港仍有一定優勢,包括人口超過6672萬人,在區域面積(56000平方公里)、港口集裝箱(6520萬個集裝箱)或機場旅客吞吐量方面均比其餘兩個灣區優勝,而集裝箱處理量更是以數倍計地超越其餘兩個灣區。

不過,在發展大灣區時,香港除了須在產業方面作出妥協外,還須面對融合時必先解決的「一地兩地」問題。香港泛民人士憂慮,一地兩檢讓內地報法人員在香港土地上執法,有違反一國兩制之嫌,亦令人權受挑戰。

內地方面,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寧卡在廣東團會上指出,大灣區發展面對的問題,包括有三個相互不利的關稅區;城市之間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同城化等方面還須協調,以及區域內整體創新合作程度不深等。但他認同,香港會在金融業方面作為「龍頭」。

何寧卡建議,中央政府須給予「粵港澳大灣區」更大的改革權限和政策支持,建立國家層面的協調機制,並讓更高標準的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在廣東自貿區先行先試,之後再在大灣區推廣。

根據去年公布的《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大灣區將作為龍頭,以珠江至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再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成為中國在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中央政府去年將粵港澳大灣區寫入「十三五」規畫的《港澳專章》,今年三月列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