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溫和派政府

發表時間:

法國新一屆政府成員名單揭曉引發各方關注。5月18日星期四齣版的法國各報無一例外,紛紛利用頭版新聞的顯要位置刊出相關的話題報道,並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今天各報較為集中報道的國際新聞內容主要圍繞:美國總統特朗普危機繼續發酵、柏林與安卡拉危機公開化、聖戰分子在摩蘇爾遭遇圍困等話題展開。

廣告

法國組成了一個由22名成員組成的新內閣,內閣成員來自多個不同政治派別、有許多新面孔,也不乏社會賢達人士。

右翼大報《費加羅報》在報道相關消息時指出:新總理愛德華-菲利普領導下的新內閣,較為引人注目的是,除有另外兩名來自共和黨的人士、還有中間黨派民主運動黨主席貝魯和出自社會自由黨陣營的社會黨人士。

該報發表社評指出:前總統奧朗德的繼任人似乎已做出明確選擇:他代表的不是左派。社會黨內部以及梅郎雄針對新內閣成員名單公布後的激烈反應就說明了這一點。我們同時希望:社會黨和梅郎雄的憤怒恰恰表明馬克龍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法國總統任命的內閣隊伍可被視為“溫和政府”。這支隊伍排斥了社會黨人。十分遺憾的是,法國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消除過去五年社會黨治下、在各個領域的遭遇。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便是:經濟政策和公共資金管理大權紛紛交在了來自右翼的人士手中。如果再加上來自“公民社會”的人物,應該說,新內閣的組成頗令人欣慰。

左翼傾向的《解放報》也發表社評指出:馬克龍時代的第一屆政府試圖遵守競選時關於“平衡”的承諾,應該令偏愛發現新面孔的輿論感到滿意。不過,這屆來自“公民社會”的內閣成員中,並沒有工人、職員或農民的面孔,而是紛紛來自“上層”。儘管這屆政府在種種新的主張下可能會受到歡迎,卻無法體現“社會流動性”,更無法使用 “人民政府”的字眼。

經濟大報《回聲報》使用多個版頁的報道篇幅,對新內閣成員進行了逐一介紹。並以“有效地重組”為題,發表社評指出:任命具有專長的部長給人們帶來希望。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這次任命側重的是人員的才幹,而不是職業政治家。這種做法增加了成功的可能。
法共《人道報》和天主教《十字架報》也分別發表社評,闡述了對新內閣的看法。

此外,《解放報》在“圖書”版頁刊出報道,介紹了現任法國駐英大使白林(Sylvie BERMANN )的新書:深水中國《La Chine en eaux profondes 》。法國駐英大使白林現年63歲,畢業於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曾在22歲那年前往中國,與中國當時的工農兵大學生一起就讀於一所大學。隨後一直從事外交領域的工作,並在2011-2014 年出任法國駐華大使。在這部新書中,白林描繪了她目睹到的中國的變化和發展。她在書中寫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一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如今的中國已十分強大,不久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同時以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乏為富有影響力的國家,卻又缺乏真正的軟實力。不同於前領導人鄧小平,中國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