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馬丁路德金遇刺50周年 應許之地尚未到達 反抗精神延續不熄

發表時間:

20世紀美國偉大的社會活動家、民權主義者、民權運動領袖,至今為止在全世界範圍內最受尊重和負有盛名的美國人之一,馬丁·路德·金於1968年4月4日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洛林汽車旅店二層遭到槍擊遇刺身亡,年僅39歲。作為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美國國內爆發少數族裔爭取民權運動的主要領袖之一和精神象徵,馬丁·路德·金的一生曾受到了無數次各式各樣的恐嚇,也曾多次被人非法拘禁、三次入獄、三次被行刺,並最終倒在了仇恨者罪惡的槍口之下。在受到黑暗勢力威脅和禁錮的同時,他打破常規的言行和諸如主張,反對越南戰爭的政治觀點還是受到了來自美國官方的顧慮,特別是遭到聯邦調查局內其反對者們的長期監視和打壓。

20世紀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髮表演講資料圖片
20世紀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髮表演講資料圖片 DR網絡圖片
廣告

而在馬丁·路德·金主持美國民權活動前進的後期,遍布全國的崇拜者們在向他寄去的信中,除了要表達對他堅韌不屈人格的敬佩,及就他反對種族歧視體制,為美國少數族裔爭取平權事業的支持,另一大經常被提到的話題就是擔心其會遭遇被刺殺的風險。事實上,根據馬丁·路德·金妻子科雷塔的回憶,他本人在多次遭到遇刺未遂的襲擊後也十分清楚自己身處危險之地。特別是當美國總統肯尼迪於1963年遇刺後,他曾親口告訴妻子:“這件事情也正發生在我身上,這是一個病態的社會。” 人們常說,有時生活遠比戲劇更為出奇和難以預料,這一點也在馬丁·路德·金死前得以印證。

由於他在這一期間已經意識到,民權運動在法律上取得爭取平權的多次勝利,解除司法領域中形成種族不平等和歧視現象的根源後,而更重要,也更難為改變的是在美國這一如此強調資本主義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階級差異、以族裔為單位民眾的經濟境遇不公,及弱勢群體遭受社會上升階梯的斷層。但他這種領先時代着手聚焦經濟問題所發起窮人運動(Poor People's Campaign),卻並沒有得到早期民權改革者們的廣泛支持,取而代之的則是反對者們進一步對他太過親共的指控,認為他還要觸及錯跟複雜的既得利益和經濟結構磐石,而升級了的刻骨仇恨。他也因此在不久後參加支持南部重鎮孟菲斯清潔工人的罷工中,遭到密謀者和種族主義分子的暗殺。

馬丁·路德·金在其生前的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上,似乎已經預感到了在第二天等待他最終不幸的命運。作為職業牧師,接受過良好的基督教神學訓練的他最終選擇,以《聖經》中以色列人將要進入應許之地時,領導他們走出埃及的民族領袖摩西被上帝獨自帶到了尼泊山山頂,但他被告知不能進入,最終死在山上的故事,以這一象徵性主題提前為自己發表了哀言。演講中,他說:“像其他人一樣,我也希望活得長久 長壽值得嚮往。但是,我現在關心的不是這件事情。我只想履行上帝的意願。他曾讓我走向頂峰,在那裡我放眼望去,看到上帝的應許之地。也許我無法和你們一起到達那裡。但是今晚我想讓你們知道,我們作為一個民族,一定會進入應許之地。” 這篇《我已去過山頂》演講距今已整整過去了50年,馬丁·路德·金在其生前傾力奮鬥的各種目標,及其臨死前如先知般所發表的預言又在今日實現的如何呢?

縱觀美國現在的社會進程,我們可以簡明地說夢想仍在現實的邊緣,但其確實離起點有了很大的超越。正面的不用多說,作為局外人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政治 、經濟 、媒體 、體育和文化等各種領域中,越來越多的非裔、拉丁裔人和甚至亞裔美國人都開始自主的爭取被主流社會認可的努力,並獲得不少的成就。8年前,美國絕大多數選民用選票震驚世界,在一個曾長久以來施行奴隸制並以其立國的國家中選出了一個黑人總統。馬丁·路德·金的崇拜者奧巴馬作為曾經美國政界的第一人,在非裔人口統計仍處少數的美國,這一巨大標誌性進步到來如此之快,或許是金博士本人也未曾預想的。

而在另一邊,馬丁·路德·金在民權運動早期和後期所關注,諸如警察對有色人種的暴力及偏見,通過種族群體問題呈現但其本質是貧富差距、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等根基性經濟不公問題,直至今日仍然是美國國內的一大頑疾。正如金博士在他最為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中》所說的那樣,現在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 他則強調道:“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範圍只是從少數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轉移到大貧民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不!我們現在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湧澎湃,滾滾而來。”

如若從今天生活在美國的非裔居民,或者其他少數族群的角度來看,按照馬丁·路德·金在50年前立下的標準,顯然現實還是離這個夢想距離遙遠。但因為它們並未能被成功實現,馬丁·路德·金等人當年付出生命的努力就真的失敗了嗎?筆者認為,如果這樣急躁的給予肯定答覆,要麼就是根本不了解金博士的主張和追求,要麼就是心中另有所圖。事實上,他本人早已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寫在了篇著名的《來自伯明翰監獄的信》中。信中指強調:“通過痛苦的經驗我們懂得了,自由不會由壓迫者自願送上門;自由必須由被壓迫者去爭取。坦率地說,我可從未參加過根據某些人的時間表是“時機恰當”的直接抗爭運動,這些人從未飽嘗種族隔離之苦。被壓迫人民不堪永遠受壓迫,爭取自由的浪潮終將到來。這便是美國黑人的經歷。” 

與此同時,在美國當時很多保守派眼裡,馬丁·路德·金毫無疑問是反體制的典型。但他本人曾多次通過演講,表達了對美國的政治架構和建國先賢們設立這一發展藍圖的信任。正如他在人生巔峰時於林肯紀念堂所宣稱的那樣:“我們不要陷入絕望而不可自拔。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之中。”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