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傘運4周年:數百人在港出席紀念集會 倫敦有傘運畫展

9月28日是雨傘運動(又稱佔領運動)四周年,五、六百名市民未忘爭取真普選,出席多個團體在當年「佔領區」舉辦的紀念活動,佔領運動發起人之一的陳健民教授表示,縱使可能面對牢獄之災,仍無悔參與運動,並以此為榮;而學生領袖之一的黃之鋒更表示,要向千禧年代出生的年青人傳承傘運歷史,以免運動被政權為運動作定義。

展覽中的部分傘運速寫
展覽中的部分傘運速寫 方蘇提供
廣告

與此同時,大英博物館一個展覽中,展出四幅傘運速寫,由新聞工作轉攻繪畫的畫家方蘇指出,畫作為歷史留痕,在紀錄尋求改變者之路的展覽中展出,甚具意義。

在港的紀念活動由下午五時開始,當時鐘走到5時58分,現場即響起當年警方發射催淚彈的聲音和群眾反應,而一眾與會者則默站致意。面對人數逐年減少的參與者,佔領運動發起人「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表示,他一人前來出席集會具有象徵意義,因為另一發起人戴耀廷正在英國,為外國人士講述香港政治現況,而朱耀明牧師則因年紀、健康及忙於傘後工作而病倒,以致未能出席。

佔中三子只有陳健民出席,象徵未能出席者可能有不同原因
佔中三子只有陳健民出席,象徵未能出席者可能有不同原因 法廣

因發起運動而在11月面臨審訊的陳健民又說,對可能入獄,無怨無悔,以曾經參加這場運動為榮,「坐監都值得」。台下隨即響起持久的掌聲。他強調,傘運如此多人參與,是時任特首梁振英的所作所為,逼使市民上街。

另外,作為「九零後」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對場內較少年青人心有所感,聲言要挑起向學生和千禧年代出生的年青人傳承雨傘運動的擔子,因為傘運已成歷史,而面對政治犯入獄、結社自由被打壓,他們更有必要繼續宣揚雨傘運動,以免傘運由政府及其控制的媒體重新定義,民間須掌握此話語權。

曾為傘運學生領袖之一的他更為運動作出定義,即「雖然我們未能撼動政府,但曾經打動人心」,令市民政治覺醒,雖然談不上勝利,仍在香港民主運動寫下一個傳奇。

曾參與傘運的浸會大學高級講師呂秉權亦有出席紀念活動,他表示,出席者少可能與港人政治無力感和集會倦怠有關,但相信大家仍會堅持,而社運種子亦已播下,日後自會生長。他更帶領學生採訪及感受集會,會後則與學生分享。

 

傘運速寫 倫敦展出

 

另外,攜同傘運速寫到大英博物館展出的畫家方蘇剛由倫敦返港,自然有到場出席紀念活動。他指出,速寫是在名為「我反對,尋找不同聲音」(I Object,Ian Hislop’s search for dissent)的畫展中展出,頗受歡迎。有關展覽顛覆「歷史由勝者撰寫」的現實,改為展出描述古往今來的異見人士和歷史失敗者的藝術品,紀錄不甘現狀者的歷史。

是次展出的四幅傘運作品,是由他一百多幅作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當中一幅是描寫一列列的警員與黑壓壓的示威群眾在佔領區附近一條隧道內「和平」對峙的情況,當年有評論稱,以示威者遠超警員數目的事實,若在講求暴力的地方,警員早已被示威者追打,但港人並沒有這樣做,反映示威者並非暴力之徒。

展覽為期四個多月,將於明年一月二十日完結。

除了畫展,倫敦明天亦會有論壇,討論香港情況,「佔中三」之一的戴耀廷和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均會出席,但黃之鋒則因法庭拒絕更改保釋條款,令他不能親赴論壇演講。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