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親民”天皇明仁今禪位 日本迎來「令和」新時代

發表時間:

日本天皇明仁今天正式退位,這是日本相隔202年再度天皇生前退位,也是日本憲政史首次。今夜零時正式改元,開啟「令和」年代。明仁天皇在位期間一直試圖撫平二次世界大戰的傷痛記憶,並讓皇室更加親民。退位後,明仁與美智子將升格為上皇、上皇後,從此不再參與皇室公務。

日本天皇明仁發表退位講話。2019年4月30日
日本天皇明仁發表退位講話。2019年4月30日 Japan Pool/Pool via REUTERS
廣告

路透社相關專文稱,現年85歲的明仁是第一位依據戰後憲法登基的日本天皇,該憲法將天皇定義為國民整體的象徵,而無政治實權。而他的父親裕仁曾被視為是神,是日本軍隊二戰出征名號,日本1945年戰敗後,裕仁否定了自己的神性。

明仁與皇後美智子則是積極扮演着和解、和平與民主的角色;美智子是首位嫁給皇族的平民百姓。

據悉,日本天皇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660年首任神武天皇,至今已連綿2600多年歷史,被認為是世上最古老的皇室。

日本歷代所有天皇都來自同一個家族,並沒有出現王朝更迭,即所謂的“萬世一系”。根據日本《皇室典範》第四條說明:“天皇駕崩時,皇嗣立即即位。” 因此,明仁成為202年以來首位生前退位的日本天皇,上一次“生前退位”是光格天皇公元1817年讓位給仁孝天皇。

日本二戰戰敗後,舊《皇室典範》被廢止,但新《皇室典範》中關於皇位繼承的條文毫無變動。意即天皇身分為“終身制”,繼承的唯一前提是天皇駕崩。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今日明仁天皇退位,格外引起國際關注。

天皇制度曾面臨廢除危機

日本1890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天皇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統治者,擁有絕對的政治權力。

二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原本計畫廢除天皇制度。由於天皇的存在是重要的精神支持,能提高日本大和民族內部的凝聚力,如果廢除天皇制度,不僅可以報復日本,還可以從精神層次上斬斷日本發展國力的重要根基。

然而,最後為了穩定局勢,同盟國允許天皇僅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並不再擁有實權。此外,當時的天皇昭仁還必須向國民發表聲明,主動說明自己並非“神族”。天皇的地位從萬民崇拜的“現禦神”變為守護和平的國家象徵。

迄今為止的平成年間,日本天皇的角色逐漸從神聖轉為親民,在日本重大天災發生後願意親身慰問災民,例如2011年的東北震災後,也可看見明仁與災民對坐慰問的身影。據法新社說,大部分日本民眾對天皇抱持“正面”態度或“敬意”,也顯示明仁成功掌握民心。

專精日本法制史的京都產業大學准教授久禮旦雄向法新社表示,天皇的地位反映了各時代的精神,他說:“在某一時代,天皇就像教皇;在另一個時代,天皇可以像是沙皇。以現在來說,天皇的角色與國王相似...天皇的角色與國家的大時代有所鏡射。”

還有48歲的Morio Miyamoto在東京西部火車站附近候車時接受路透社訪問說:“我認為天皇是受人民愛戴的。他的形象是能激勵人民的那種,比如災難過後(慰問民眾),親近民眾,我希望下任天皇能像明仁天皇一樣親民。”

下一位天皇

現年59歲的皇太子德仁將在周三參加一系列儀式,正式成為日本天皇。德仁曾就讀於牛津大學,他可能會繼續扮演積極角色,並與哈佛畢業的雅子一起,給皇室帶來國際化色彩。

今天(4月30日)午夜一過,寓意為“美麗和諧”的“令和”新時代就會來臨。明仁天皇也在最後的談話中宣布正式結束天皇的職務,即位30年來感謝國民接受他的象徵地位,自己將和美智子皇後一起祈禱日本和全球民眾的安寧與幸福。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