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政治

【直播間】仍在探索的民主制:歐委會主席怎麼選

歐洲議會選舉結束了,但選擇的困難才剛剛開始。點擊以下視頻了解詳情。

Studio RFI
Studio RFI Ninan WANG @RFI
廣告

2019年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束,無論在法國還是在歐盟整體範圍,民眾的投票率都一改25年以來的持續下降,攀升到超過50%。投票率走高,人們的選擇也更分散。歐洲人民黨和歐洲社會黨長達40年的絕大多數壓倒性局面,被生態綠黨和中間派自由黨人的大幅崛起所終結。三大疑歐派的議席數量的增長幅度有限,雖然三個陣營加起來躍居歐洲議會第三大集團,但內部分歧讓他們很難聯手。總體來看,綠黨和自由派成為各方競相爭取的力量。沒有他們的支持,就形不成歐洲議會的絕大多數。

5月28日召開的選舉之後的第一次歐盟峰會上,分歧已經凸顯。歐委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歐洲議會議長,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歐洲央行行長,這五大重要職位的人選需要在年底之前敲定,其中歐委會主席的職位最重要,競爭最激烈,也是這次會議上,引發分歧的原因。

理論上來說,各成員國領導人一般都是“借鑒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閉門協商,選出歐委會主席”。但這種任命方式主要由各國領導人來控制,普通民眾沒有直接發言權。這直接損害到民眾去投票站投票的熱情。因此,2014年,為了提高民眾參選的熱情,歐盟開始採用德式的“領銜候選人”(Spitzenkandidat)的制度,也就是說,每個參選黨團在候選人清單上安排一位強力人選,接受民眾直選。如果這個黨團在歐洲議會選舉當中獲得了最多的席位,那麼就由此人來擔任歐委會主席。

可是這種“領銜候選人”制度截至目前只實行過一次,今年還不見得能繼續行得通。主要原因,就像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說的,雖然人民黨依舊是歐洲議會席位最多的黨,但席位數量縮水,如果讓人民黨的“領銜候選人”擔任歐委會主席,恐怕不能代表歐盟新格局。長期由大黨把持要職,也不利於更廣泛的民主。況且,人民黨的“領銜候選人”,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支持的46歲的德國人韋伯有一個比較麻煩的缺陷,那就是他一直都在歐盟機構工作,從沒擔任過國家政府要職。而傳統上來說,歐委會主席,是國家元首級別的職務。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