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國際輿論呼籲獨立調查港警行為 反修例政治問題仍需政治解決

發表時間:

11月24日,香港舉行了最新一屆的區議會選舉,選舉當天全港各區一改近幾個月來在反修例運動激化後充斥的警民暴力事件,香港人以文明的秩序和和平的方式,不惜排長隊耐心等待,用手中的選票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最終,出乎各方意料,此前在各級選舉中一直不佔優勢的泛民派大勝,在452個由選舉產生的區議會議席中贏得了389個席位,而建制派僅獲得了58個席位,泛民派還贏得了對18個區議會中,17個區議會的多數優勢。這一由全民投票的結果也使得打破了有關香港有反對示威者,支持港府存在的所謂“沉默大多數”的說法。

香港警察周日行動中資料圖片
香港警察周日行動中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創紀錄近300萬的投票選民中,單一按照得票數量計算,泛民派與建制派的差距則更為均衡,約近六成比4成。 不過針對建制派的大敗,及部分建制派參選者提出對港府地批評和異議聲音,林鄭月娥特首也在選舉結果最終出爐的當天表示,政府尊重區議會選舉結果,並會虛心聆聽市民意見及認真反思。林鄭月娥在當時發表聲明稱,“投票情況顯示選民很希望透過今次選舉表達他們的意見,特區政府尊重這次選舉結果,而她留意到坊間對結果有很多分析和解讀,不少指出結果反映市民對社會現狀及深層次問題的不滿,特區政府一定會虛心聆聽市民的意見,並認真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自香港從今年6月爆發反修例運動以來,由民間提出並堅持至今的“五大訴求”中,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民眾要求對警民對峙中針對警察暴力和濫權的指控加以調查。這一要求不但在示威者和同情者中得到支持,甚至包括政治傾向靠中間的建制派區議會參選人田北辰等,也在剛剛過去的拉票活動中作為提出吸引選民支持的政綱亮點,表示認同。

一直以來,官派媒體和警方強調與一線警察抗爭的示威者及“勇武派”是暴徒,並應受到逮捕及包括暴動罪等重刑指控,同時林鄭月娥及港府也一再拒絕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並指對警方現有包括監警會在內的制度機構處理相關投訴抱有信心,但她的這一態度在大多示威者和不少市民的心中則完全不具說服力。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曾在上周三的立法會質詢環節中介紹稱,自這場社會運動發生後,全港共有超過900場示威、遊行和公眾集會,當中不少演變成嚴重暴力違法行為。他說,6月9日起至11月12日,警方共使用了約4800發橡膠子彈。另外,至18日,警方共在13宗事件中發射了19發實彈,其中九宗涉及一發,兩宗涉及兩發,兩宗涉及三發。此外,警方還使用了約10000枚催淚彈。截止11月21日,警方在大型公眾活動中一共拘捕超過5800人,其中923人已被落案控告。儘管李本人堅稱警方在相關活動中合理執法、紀律嚴明,但根據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此次系列事件中警民對抗的激烈性是極為罕見且強烈的,雙方的信任也陷入低谷。

期間,民主黨議員塗謹申追問李家超多個有關警暴問題,包括有警員駕駛電單車撞向示威人群、在非必要情況下槍傷示威者、拘捕在示威活動現場視察的區議員等,並問稱至今是否有警員接受調查期間被停職。李家超回答指,部分指控忽略事情始末,不完全反映事實描述,認為指控不公平。他還補充稱,在調查階段未有最終結論時,並無任何對警員採取因為投訴的行動。李家超說,除北區醫院事件中的警員立即被停職及提出刑事程序,其他事件會在調查後公平公正適當處理。針對就反修例抗爭中警民對峙,及警察暴力的指控近來也引發了越來越多來自國際社會和相關機構地關注。近期,全球有近萬人發表聯合公開信,批評港警暴力執法。其中,有超過3700位各國學者參與聯署,包括美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女性主義理論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希臘前財長、知名經濟學家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等知名人士。

這封發布在英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網站的聯署信,譴責港警被指存在的暴力濫權問題,例如“對大學校園裡的學生使用不合比例的報復性暴力”,警員使用“新法西斯語言”稱呼示威者為“蟑螂”等。聯署信還呼籲香港大學挺身維護學術自由,並要求港府成立“由一名公正法官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察暴力,對相關人員進行追責。此外,智利前總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也最新在《南華早報》刊登署名文章,呼籲港府就香港警方在應對反修例示威中濫用暴力的指控展開獨立調查,以重建市民信心。文中,她以聯合國高專和當了八年智利總統的身分及經驗對香港領導層作出呼籲,指剛剛過去的區選舉已發出清晰無誤的信息,政府必須聆聽,港府必須不失時機地與社會進行最廣泛的、有意義的對話,了解並解決社會的不滿。她寫道,“這是解決現時大型示威的惟一出路”。

巴切萊特強調,調查警方有否濫暴不會損害警隊形象,個別警務人員亦毋須作出巨大犧牲;相反,這將顯示警隊是按守則執法,不怕公眾監察,勇於問責。她還不點名地批評港府應對反修例風波的策略,並指出,單靠安全力量和譴責部分示威者使用暴力,而不回應社會大多數人發出的要求,只會令公眾認為政府對他們的心聲聽而不聞,民怨自然會加劇和漫延。對於這一建議,港府選擇禁聲,但中國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則反應強烈,批評巴切萊特妄議香港事務,並稱是公然干涉中國內政,向港府和警方施壓,只會助長激進暴力等。抗議警察暴力、譴責警方在示威活動中過度使用催淚彈等驅散民眾手段也是自區議會選舉以來,周末港人上街強調和關注地關鍵話題。周六,大批年長的“銀髮族”市民和年輕人在中環遮打花園聯合舉辦跨代“老幼攜手、和你同行”抗議集會,要求港府回應市民的訴求、制止警方過度使用暴力和發射催淚彈。周日全港更是另有3場遊行發生,包括九龍的“毋忘初心大遊行”,港島的“感謝美國保護香港大遊行”和“孩子不要催淚彈遊行”,它們並均獲警方發出的不反對通知書。

據主辦方介紹,“毋忘初心大遊行”在當天得到了至少38萬人參與。但該遊行在開始約1個小時後,遭警方以在尖沙咀有“突發情況”發生被提前終止,並爆發警民衝突。香港電台指,晚上衝突集中在黃埔花園一帶,有人向警員擲磚,防暴警員發射催淚彈、胡椒球彈及布袋彈驅散。香港01另報道稱,入夜後黃埔及旺角均有警民衝突,汽油彈、橡膠子彈橫飛,當中旺角最少有兩名記者中槍受傷。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稍早的遊行衝突,警方在當天下午5時55分發出新聞稿稱,“下午約5時,有數百名‘暴徒’在梳士巴利道近帝國中心一帶,投擲多枚煙霧餅,造成公眾恐慌,現場非常混亂和危險。因應現場情況,警方別無選擇下已使用最低所需武力,包括施放催淚煙,以停止違法行為”。但香港電台記者查證後發現,遊行現場並未如警方新聞稿所指,有數百人在帝國中心一帶投擲多枚煙霧餅,並造成公眾恐慌。面對查證,警察公共關係科隨後將新聞稿改為,“有數百名‘暴徒’在梳士巴利道近帝國中心一帶聚集,當中有暴徒投擲多枚煙霧餅”。此外,遊行活動中一名瘦弱老婦跪求警員不要傷害市民,但被一名警員大力推倒在地的視頻也被廣泛傳播。

這名老婦看見防暴警察驅趕市民上前勸阻,被一名警員推開後,再次跪地雙手合十請求繼續跟進的該警員不要再傷害市民,但被其大力推倒,老婦倒地受傷,警員卻未有理會,在旁急救員立即上前治理傷者。同樣在當天,一班黑衣人破壞吉野家、優品360及中移動等飯館及店鋪,又向黃埔港鐵站縱火,徹夜與防暴警察展開數輪衝突,警方多次發射催淚彈濡場,區議會選舉前暴力場面局面重現。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