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俄羅斯/中國/社會

俄羅斯駐華使館微博發文紀念俄在海參崴建城160年 引網民批評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7月2日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段有關,“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紀念日”的觀光視頻,因而遭到了不少中國網民地批評和譴責。

俄總統普京訪問海參崴一所高中資料圖片
俄總統普京訪問海參崴一所高中資料圖片 © 網絡圖片
廣告

俄使館寫道,“今天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紀念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歷史始於1860年,當時俄羅人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軍事港口,稱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為‘統治東方’)。19世紀末,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發展成為一個大型港口和工業城市,是俄羅斯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

視頻發布後,俄羅斯使館官微評論湧進大量中國網友留言轉發,現已有超過1萬4千多人轉發,7萬多人點贊。該微文的評論區曾一度關閉,但仍留有十餘條回應。有的網民寫道,“以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搶奪過去的,竟然還把自己美化成開發者,老毛子,滾”,也有的稱,“這是侮辱和挑釁,勿忘國恥”,還有的則表示,“今天只能忍,但中國人會記着的,一代代記下去”等。

歷史資料顯示,唐朝時,海參崴屬於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君主制國家—渤海國的率賓府轄地(698年—926年)。遼朝時屬上京道率賓府所管;金朝時屬上京路轄下恤品路所管;元朝時稱永明城;明朝時屬木陽河衛;清朝時該地為吉林寧古塔副都統管轄之下。自1630年代開始,俄羅斯帝國的探索隊進入該地區,尋求在遠東地區開拓不凍港口,俄羅斯和清朝曾有着多次領土上的武裝衝突。在1689年清朝和俄羅斯帝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訂明海參崴屬清朝。

隨着清朝中後期的衰落,1858年,清黑龍江將軍奕山在俄羅斯帝國的壓力下籤訂《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清俄共管。兩年後的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沙俄又與清政府簽訂《清俄北京條約》,條約承認《璦琿條約》有效性,並將原先清俄共管之地畫歸後者,其中就包括不凍港海參崴,即俄所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這使得中國永久失去日本海的出海口。

沙俄並在海參崴築寨建港,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控制東方”。後來,海參崴成為俄國未來在遠東發展政策上最重要的港口。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