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盟/美國/中國

歐洲科技企業指責美國制裁將其排擠在中國市場外

自倫敦方面消息,一些歐洲科技行業高管和外交官近日向媒體指控,美國政府利用其制裁機制,將歐洲的企業排擠在中國市場之外,但卻對美國公司提供豁免優惠。

華為5G與歐盟旗幟示意圖
華為5G與歐盟旗幟示意圖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英國《金融時報》12月23日的報道指,在過去的兩年裡,華盛頓對華為等中國公司實施了積極的制裁,截至周五,對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制裁使其無法購買大多數美國製造的技術。但一位歐洲科技公司的高管表示,這些制裁創造了一種“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涉及對美國公司的豁免,而其他國家的公司則被切斷在中國市場之外。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說,“到目前為止,美國公司已經獲得了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而歐洲供應商則不能。”

據悉,許多生產芯片和芯片製造設備的歐洲企業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因為它們依賴美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另一名歐洲科技企業高管表示,他們的公司曾經被阻止向中國買家供應組件,因為懷疑這些組件可能被用於軍事目的。但該高管稱,這些組件的市場很快就被通過中間商銷售的美國供應商填滿。美方的制裁禁令除了對受制裁的中國企業產生影響外,對歐盟企業的影響也很大。本月初,歐洲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瑞士的意法半導體公司(STMicroelectronics)以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為由,將其年度營收目標推遲一年。意法半導體的股價當天就下跌了近12%。

 意法半導體的CEO奇瑞(Jean-Marc Chery)對投資者說,其股市“在過去兩年裡沒有任何大幅增長”,並且稱美中貿易戰是原因之一。此外,今年早些時候,德國芯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的主管曾經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上亦指,美中兩國的緊張關係是“一大擔憂”。該德國公司告誡說,歐洲國家必須小心,切不可在美中兩國爭奪技術領導地位的競爭中被壓垮。

荷蘭芯片製造設備公司阿斯麥(ASML),被禁止向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出售其最新一代的生產設備。該公司預計,中國市場今年可能只能完成其銷售額的四分之一。與此同時,歐洲的一些外交官也表示,儘管他們對華盛頓防止芯片技術助長中國軍事建設的目標表示同情,但是科技公司和歐盟各國政府對於單邊制裁越來越感到沮喪,並希望減少使用美國的知識產權技術。

本月初,17個歐盟成員國通過歐盟委員會宣布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畫聯合聲明》。倡議提出,未來兩到三年內,歐洲一項復蘇計畫資金的五分之一(1450億歐元)將用於數字轉型項目,並倡導在半導體研究方面的投資。一位匿名的歐洲駐中國外交官指,這份聲明表明,儘管這需要很長時間;但是歐洲各國政府希望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據了解,美方沒有公開哪些公司已經獲得許可證,向被制裁的中國公司銷售產品或設備。《金融時報》早些時候曾經報道說,一些美國公司,以及韓國的三星和日本的索尼,已獲得批准向華為供應部分零部件。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