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盟/中國/政治

王毅強調中歐是“獨立自主力量” 博雷利表示“歐美緊密聯繫”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2月8日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 )舉行了視頻會議。王毅會上凸出強調,“中國和歐盟是全球兩大獨立自主力量,中歐關係超越雙邊範疇,具有全球意義和重要戰略影響”。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與中國外長王毅資料圖片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與中國外長王毅資料圖片 © 網絡圖片
廣告

據中國外交部就雙方談話發表的新聞稿指,王毅在會上說,“去年底,習近平主席同歐方領導人共同宣布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將中歐關係和務實合作提升至新水平,為世界經濟復蘇帶來重大利好消息”。他表示,“中歐關係發展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要堅持和平共處、堅持開放合作、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對話協商。中歐有競爭,但合作遠大於競爭,中歐有分歧,但共識遠多於分歧”。王毅稱,“中歐只要堅持從雙方共同利益出發,獨立自主作出決策,就能辦成大事,中歐投資協定達成就是一個範例。雙方應抓住機遇,加強全方位對話合作,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邁上新台階。”

王毅說,“中歐應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用好綠色、數字兩個新的高層對話機制,深化綠色夥伴、數字夥伴關係。協同辦好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馬賽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他表示,“雙方擴大金融合作,相互支持提升歐元和人民幣國際地位;以明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在冰雪運動領域加強交流,為中歐合作打造新亮點。中歐要繼續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加強疫苗合作,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支持”。新聞稿還強調,“王毅闡述了中方在涉疆、涉港、人權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和事實真相,強調中方主張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編造和散布謊言和虛假信息。希望歐方尊重基本事實,採取客觀公正立場。”

同樣就這一會議,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的聲明指,·博雷利通過視頻會議與王毅舉行了會晤。他們討論了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抗擊COVID-19和國際問題,特別是對緬甸軍事政變的反應以及在伊朗問題上繼續進行密切國際協調的必要性。聲明稱,“高級代表和國務委員回顧了歐盟——中國關係的最新發展,對12月30日原則上完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表示歡迎。他們還就歐盟——中國2021年雙邊議程交換了意見。高級代表強調了繼續共同努力在雙邊關係中取得具體成果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氣候變化和環境方面。高級代表博雷利對2月1日舉行的首次環境與氣候高級別對話表示歡迎,認為這是朝着確定氣候變化和包括生物多樣性在內的關鍵環境問題雙邊合作的宏偉目標邁出的積極一步。”

歐方的聲明稱,“高級代表還強調,雙方需要討論存在分歧的問題,以保持坦誠的關係。在這方面,他重申歐盟對香港的民主和基本權利所受到的壓力、人權捍衛者的待遇以及少數民族和宗教少數群體(特別是在新疆)的待遇,表示強烈關切。”聲明特別談到,“在中方倡議下,雙方還就與美國的關係交換了意見。博雷利高級代表強調了歐盟與美國的緊密聯繫。他歡迎美國新一屆政府承諾與國際夥伴和多邊機構合作,並表示堅信歐盟、中國和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COVID-19大流行病和伊朗核問題等全球重大挑戰方面有合作空間。”

聲明說,“博雷利高級代表重申,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邀請習近平主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加今年晚些時候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有歐盟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的中歐領導人會晤。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對此作出了積極回應。高級代表還表示,打算儘早在合適的機會訪問北京,以面對面的方式舉行定期戰略對話。”此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日在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通話時表示,美國將繼續捍衛人權和民主價值觀,包括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美國國務院的聲明稱,“國務卿重申,美國將與其盟友和夥伴一起努力,捍衛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讓中國對其威脅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包括台灣海峽兩岸)穩定的努力以及對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破壞負責。”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還不清楚拜登的團隊希望如何與歐盟在對華政策上進行合作,也不清楚歐盟會在多大程度上願意與華盛頓聯手。在拜登宣布勝選後,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跨大西洋議程中闡述了這一點,並指“歐盟和美國在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強硬態度所帶來的戰略挑戰上是一致的,即使我們並不總是就應對這一挑戰的最佳方式達成一致。新的歐盟-美國對華對話將為推進我們的利益和管理我們的分歧提供一個關鍵機制。”

王毅向博雷利強調的獨立自主信息,也是對近來布魯塞爾出現的所謂歐盟“戰略自主”呼聲的回應。作為歐盟向“戰略自主”發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法國總統馬克龍4日在華盛頓智庫大西洋學會(Atlantic Council)周四播出的視頻討論會上說:“合夥對付中國的局面,也是最有可能發生衝突的境況。對我來說,這樣做適得其反。”他稱,這種應對中國的共同戰線有可能迫使北京降低在諸如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意願,並可能加劇其在亞洲,包括南中國海的侵略行為。

同樣針對歐盟“戰略自主”話題,歐盟內有聲音指,馬克龍等支持者提出的“戰略自主”看似正確,但現階段無論是在實力能力方面,還是實際投入方面,甚至是其具體的定義和目標問題上都遠遠達不到理想或明確。特別是在防務問題上,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A. Kramp-Karrenbauer)去年11月在發表講話時表示,“未來幾十年,如果沒有美國和北約的幫助,歐洲將無法保障自身的安全。”

卡倫鮑爾指出,“如果歐洲戰略自主的想法培養了一種幻想,即我們可以在沒有北約和美國的情況下確保歐洲的安全、穩定和繁榮,那就走得太遠了”。她說,歐洲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建立其常規和核軍事力量,以彌補美國和北約目前對歐洲大陸安全的貢獻。

卡倫鮑爾說,“沒有美國的核力量和常規力量,德國和歐洲無法保護自己。這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她還重申了柏林在防務方面採取更強硬立場的承諾。她指出,美國提供了北約70%的關鍵軍事能力,如監視、直升機、空中加油和衛星通信。她補充說,美國還佔據了北約幾乎100%的導彈防禦系統和絕大多數的核威懾力量。在歐盟,只有法國擁有核武器。外交政策上,面對中俄等地緣政治大國,歐盟現有的鐵板一塊的“一致通過”政策制定方式,也使得其經常遭遇政策難產和擱置等無法統一的問題。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