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德國《供應鏈法》受到經濟界廣泛批評

據德國《時代》周報報道,德國大聯盟政府周四就《供應鏈法》草案終於取得了統一。該法律草案旨在讓德國公司在國外有義務遵守人權。經濟界代表對該法規普遍表示批評,認為該法規偏離了目標。

德國議會議事廳
德國議會議事廳 © 網絡照片
廣告

經過長時間的爭執,聯盟黨和社民黨於周四就《供應鏈法》草案達成了一致。該草案在現在的立法期內即默克爾任期內仍然可以通過。法律應從2023年開始生效,適用於在德國擁有3000多名員工的公司。自2024年起,也適用於擁有1000多個員工的公司。公司必須在其供應鏈中,履行人權盡職調查義務。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該法律可在公司年銷售額的基礎上,對公司實行高額罰款。但公司沒有民事責任。由於新疆人權受到廣泛指責,在新疆有業務的德國大眾,阿迪達斯,博世等企業因此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法律草案出台後,多個經濟聯合會立即表示了嚴歷批評。紡織業聯合會稱,這是“官僚主義的怪物”。金屬和電氣工業僱主聯合會總經理Oliver Zander稱,該法規為“大聯盟通過的最愚蠢的法律”。該法令要求企業記錄每一個小螺絲,每一支鉛筆的來源。法規“不會確保人權,阻止損害環境的行為,而是首先會讓官僚主義者有事可做,讓文件夾塞得滿滿的。”

外貿聯合會BGA負責人Gerhard Handke也批評說,法規“將給德國小型和中型企業帶來巨大負擔。本來只是針對大型企業的法律,會落到他們肩上。”

德國機械和設備製造造聯合會總經理Thilo Brotmann也稱該法律是“官僚主義的過分要求”。“企業必須承擔廣泛的報告責任。程序巨大,繁瑣。如果沒有及時完成報告責任或及時實施法律,企業就將受到高額罰款。”“在有疑問的情況下,即使實際上沒有違反其人權盡職調查義務,公司也將退出供應關係。”

自民黨聯邦議會黨團經濟政策發言人Reinhard Houben批評最大黨聯盟黨在供應鏈法律上遷就了社民黨。“這樣一來,它就從背後襲擊了經濟界。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