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意首腦磋商可在申根區域自由流動的移民問題

發表時間:

法國與意大利兩國首腦將就突尼斯移民問題於周二在羅馬召開緊急磋商,此項峰會成為同一天(4月26日)出版的法國絕大多數報紙所關注的焦點。

廣告

《世界報》指出,法國和意大利之間很少出現立場嚴重分歧的情況,但這一次面對突尼斯因國內局勢不穩而大量偷渡到歐洲的難民,法國總統薩科齊評估這些會說法語並獲得意大利6個月居留證的難民,最終將來到法國引發社會不滿;加上如同在野黨人士所批評的那樣,為了明年總統大選的考量,薩科齊因而採取強硬的態度,甚至表示法國將暫停履行申根地區自由流通的協定。

左翼的《解放報》則披露,薩科齊與貝盧斯科尼以本次突尼斯移民為藉口,背後其實是想提出歐洲施行申根協定後重新審視撤除申根區域各國之間海關限制的做法。該報說,羅馬峰會上,薩科齊總統將呼籲在申根區域建立一個機制來堵截非法移民。報道引述一名法國總統府人士22日的話說,申根協定中有設想不周之處,需要考慮建立一種機制,允許在歐洲聯盟邊境外部出現“系統性混亂”的時候,暫停執行協議,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至於法國是否將暫停申根協定,各報均表示,法國政府的說法顯得混搖不清,法國總統特別顧問蓋伊諾24日又解釋說,法國並不是要暫時中止申根自由流動的協議,法國是希望在特殊情況下重新考慮申根協定的保全措施。當下不少歐盟國家都對北非難民的不斷湧入表示擔憂,例如德國及奧地利也相繼宣稱將重啟便捷的邊境檢查。因此,《費加羅報》文章認為北非在茉莉花革命後所產生源源不絕的難民潮,到底要不要接納以及如何來接納這些難民現在成為歐盟的燙手山芋。

不過,外籍移民到底對法國經濟帶來何種影響,是否全然負面,或者是像極右政黨的說法,搶走了國民的工作機會?經濟屬性的《回聲報》就此推出整版專頁來討論移民與經濟的問題。該報的調查指出,研究數據顯示目前每年約有10萬外國人來到法國,比起其他歐洲國家,法國並不算多。而且外籍勞動人口長期下來對法國的經濟貢獻,尤其在粗重工作的領域也不容一筆抹殺。此外,減少移民人數以降低法國失業率的說法,確實能夠討好一般法國民眾,但經濟專家指出,其實際效果有待商榷,因為具不具備專業能力才是找到工作的必要條件。

上海貨運司機罷工事件

有關中國方面的報道,《論壇報》針對上海港貨車司機罷工抗議油價上漲與交通警察亂收費的事件刊登文章。文章寫到,上海這個全球最大的商港歷經五天港口貨車司機罷工之後,周一貨運再度恢復正常。在中國政府讓步下,拿出調節措施,以“規範”集裝箱運輸服務有關收費標準、清理各類不合理收費後,昨天裝滿貨櫃的貨車又如常來往於通往港口的各條道路上。文章指出這項罕見的貨車司機罷工,始於上周三,顯示通脹已對老百姓造成壓力。3月,中國通脹率高達5.4%。在北京,油價的漲幅也上揚5.8%。目前罷工暫告平息,但一些司機認為,政府雖然削減規費,在貨車運輸行業競爭過於激烈之下,維持生計仍舊困難。文章還說,中國政府之所以迅速做出反應,另一個原因在於維穩的考量,不希望上海貨車司機罷工事件愈演愈烈,以助長中國“茉莉花革命”的聲勢。

同一版面,該報還有一篇關於中國通脹的報道,指出中國目前高達5.4%通脹率,變成北京當局最頭疼、也是中國人民最憂慮的問題。因為高通脹不僅導致民生物價齊聲飆漲,也加深了高房價泡沫化的危機。
此外,適逢切爾諾貝利核事故25周年之際,法國各大報紙也推出了紀念文章。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