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搖搖欲墜德國總統伍爾夫

發表時間:

自聖誕以來,德國人最關注的政治人物不是默克爾,也不是奧巴馬,而是本國總統伍爾夫。德國總統在政治上沒有實權,但在道德上必須是國家的表率。但恰恰在道德上,伍爾夫令德國人感到失望。

廣告

事情發生於12月12號。當時,總統伍爾夫正在海灣地區進行訪問。伍爾夫從異國一個電話打到《圖片報》總編迪特曼(Kai Dietmann)的手機上。但手機無人接聽,伍爾夫於是留言威脅說,如果《圖片報》發表有關他私人貸款購房的報道,他將和《圖片報》展開戰爭並追究報道者的刑事責任。但《圖片報》13號還是登出了相關報道。結果,伍爾夫擔任下薩克森州長時向一位企業家的妻子低息貸款50萬歐元來購買房產的細節便一一暴露出來。伍爾夫借職位之便沾小便宜算不算是接受賄賂於是成了媒體熱議的話題。由於伍爾夫總是在媒體抓住一個把柄後才承認那麼一點點兒,沒有乾淨利索地和盤托出,伍爾夫的誠實度受到多方懷疑。但貸款醜聞似乎並沒有對伍爾夫構成威脅。伍爾夫表示不會辭職。

就在這時,《圖片報》又抖出了新材料,即伍爾夫曾打電話對《圖片報》進行威脅恐嚇一事。一個高高在上的總統居然親自打電話來壓制媒體報道,這使不少人想起了納粹帝國時政治與媒體之間被扭曲了的關係。於是,貸款醜聞還沒有平息,伍爾夫媒體事件又滾滾而來。伍爾夫眼看朋友和支持者越來越少,便於1月4日接受德國電視一台和二台共同採訪,承認自己做了一件錯事並就其它指責給予了答覆。採訪播出後,批評之聲更是洶湧澎湃。首先,《圖片報》指責總統撒謊,因為總統在電視里說,當時打電話只是要推延報道,但《圖片報》認為總統是要壓制報道。為此,該報要求公開電話留言,由公眾自己來評判。伍爾夫不同意,但根據留言打印出來的副本不知怎麼還是轉到了《明鏡周刊》的手裡並由此泄露給了公眾。再者,私人貸款結束後,給伍爾夫續貸的巴符銀行也指出,伍爾夫在電視里就相關貸款沒有說實話。總統撒謊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實。

上周六,四百多名示威遊行者在總統府門前舉起許多鞋子,要求伍爾夫下台,因為亮鞋底在阿拉伯國家表示嘲笑或憤怒。儘管如此,伍爾夫還是不肯辭職。他對手下的工作人員說,過一段時間,等大家都忘了這事兒,就沒事兒了。

但德國總統是個榮譽官職,是民主和道德的象徵,總統必須為人正直,誠實可靠。而伍爾夫又撒謊又到處佔便宜,現在還加了個厚臉皮,實在是不夠氣派。於是,反對黨也紛紛開炮了。伍爾夫是基民盟要員,去年全靠基民盟領袖、總理默克爾為他撐腰,才通過聯邦議會投票,當上了總統。反對黨社民黨攻擊默克爾用人不當,選總統時只考慮本黨利益,該黨要把伍爾夫事件擴大成為默克爾事件,並要求重新舉行全國大選。

不過,要提前大選,德國目前局勢還沒有亂到這個地步。但總統伍爾夫要保住自己的烏紗帽,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媒體已在猜測新總統人選。示威遊行者則表示,只要伍爾夫不倒,他們就還要來總統府門前抗議。這種老看人鞋底的日子,一個作為天之驕子的德國總統能過多久?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