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遺產

比利時啤酒

發表時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周一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委員常會,評審新一輪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比利時“啤酒文化”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廣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1月28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委員常會,評審新一輪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比利時“啤酒文化”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表示,製作與品嚐啤酒是比利時的重要遺產,不光在節慶時,平常生活也可見啤酒的蹤跡,比利時境內有近1500種不同發酵方式釀造的啤酒,80年代以來精釀啤酒成為主流。 

教科文組織指出,更重要的是,比利時不少社區將啤酒生產利潤用於慈善事業。比利時近來也積極研發可回收包裝,鼓勵新技術,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用水量,也積極推動酗酒防治,因此決定將啤酒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於獲得聯合國肯定,比利時社會十分開心,法蘭德斯新聞(Flanders News)引述比利時各自治區文化部聯合聲明指出,聯合國的認同是對比利時努力維護文化遺產的獎勵,比利時一直致力於確保豐富的啤酒文化活力。

 

在比利時,有很多按照傳統方法生產的啤酒。許多修道院中的僧侶,特別是Trapaist僧侶,常用修道院中傳統的酵母菌株製造愛爾啤酒。常使用小麥麥芽,酒花用量較低(有時也小心地使用陳酒花)。使用的酵母產生典型的風味,一些啤酒在敞口槽中發酵,周圍空氣中的酵母和細菌是比較多的。 

傳統比利時啤酒與一般啤酒最大的不同在於原料成份,與釀製過程中發酵方法上的差異。保存古法的比利時啤酒廠除了使用啤酒常用的大麥做為主要原料之外,添加香料與水果,使得比利時啤酒展現出豐富多樣的特色,蛇麻草(hop)、橘子皮等 是比利時啤酒普遍加入的香料,特別是蛇麻草,這種香料可以凸顯啤酒芳香的氣味,蛇麻草在啤酒發酵過程放入的時機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水果則是比利時 啤酒特殊風味的另一位要角,莓類水果尤其常被使用。水果在發酵進行中轉換成醣份,這種酒在比利時被稱為Kriek,是啤酒中的粉紅香檳,鮮艷誘人的顏色與酸甜的口感,完全沒有一般啤酒苦苦的味道,特別受到女孩子的喜愛。 

歐洲的出家人似乎與釀酒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利時啤酒中相當重要的流派即是修道院啤酒 (Monatic Beer),修道院啤酒又分為真正由修道士親身參與釀製的Trappist,和授權非修道院酒廠製作的Abbey Beer。 

Trappist採用上層發酵法、高酒精濃度、經過2到3次瓶內發酵、全程手工製作。Orval與Chimay是眾多比利時啤酒當中具 有國際知名度的經典之作,Orval修道院創立於1070年,它只生產一種啤酒,獨特的麥芽香味足以繞鼻三日,蛇麻草的添加將芬芳的氣味進一步延伸,美麗的金黃色澤與厚實細緻的泡沫,盡在這 330ml深褐色典雅的玻璃瓶中。Chimay的高知名度與Orval不相上下,是銷售量最大的Trappist,也是第一間以Trappist為名跨足 商業市場的修道院, 產品分為紅標、白標與藍標,紅標最為普遍,帶有澹澹的甜味與肉桂香;白標口感強勁,帶有苦味與濃郁的香料味,酒體厚實,是Chimay的中間產品;藍標是 Chimay的頂級之作,又稱為「Grande Reserve」,豐富的香味口感,讓人難以相信是由啤酒表現出來。

瀏覽其他章節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