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柏林飛鴻

德語視角看中國和德國抗疫

發表時間:

近日來,中國就新冠疫情受到德語媒體多方批評。而在德國國內,政府雖然到目前為止成功控制了病毒的擴散,受到世界多方肯定,但防疫管控措施使德國社會和經濟生活陷入癱瘓,人們對管控措施的不滿情緒開始滋長。如何繼續控制病毒,同時又讓社會逐步走向正常,這成了德國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

德國民眾觀看總理默克爾防疫電視講話資料圖片
德國民眾觀看總理默克爾防疫電視講話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中國對新冠疫情的處理始終受到德語媒體的密切關注。前一段時間,媒體曾有讚揚中國援助抗疫的聲音。但近幾天來,這些聲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的批評或者坐山觀虎鬥,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怎麼過招。就在不久前,媒體報道中國想通過德國官員就中國援助抗疫做宣傳,希望他們突出中國的形象。德國政府把這一消息透露給了媒體。奧地利《標準報》則於上周報道了中國在新冠疫情中加大監控的情況。比如,官方在人們屋前安裝監控攝像頭,以掌握人們是否遵守隔離措施的情況。《圖片報》批評中國的口罩質量說:從中國運來的醫用口罩,1/5是不能用的。澳大利亞媒體上周披露說,西方情報聯盟的五眼檔案記錄了中國在疫情初期隱瞞疫情並銷毀疫情證據的情況。這一報道引發德國媒體廣泛重視。《圖片報》,《明鏡》周刊,《世界報》,德廣聯等都立即作了報道。德國外長馬斯也立即做出反應,於上周日呼籲中國就新冠疫情加大透明度,為澄清病毒來源做出廣泛貢獻。《法蘭克福彙報》周一在線要求中國允許就病毒起源問題展開國際調查。

就特朗普與中國的新冠病毒起源之爭,多份德語媒體認為,特朗普有逃避自己的責任,向中國甩鍋之嫌。《新蘇黎世報》於5月3日在其網頁上表示:雖然現在還沒有全部澄清,新冠病毒是怎麼在中國產生的,疫情是怎麼爆發的,但明顯的是,中國長時間有意隱瞞了這一危險。白宮早就不做分析,而是轉而提出向中國提要求了。特朗普總統認為,中國造成了巨大損害,中國必須賠償美國。但這一要求獲得成功的希望不大。特朗普提出賠償要求,不只是為了11月的美國大選,而是想讓自己擺脫來自各方的攻擊。因為他其實早已得到有關病毒的警告,但為了不損害美國經濟,他長時間沒有理睬警告。

德國國內的情緒也在逐步發生變化。德國政府推出防疫管控措施後,有一段時間受到好評。默克爾總理和政府受歡迎度很快上升。但隨着疫情擴散速度不斷下滑,人們的不耐煩情緒開始逐漸上升。雖然政府已開始逐步解封。比如,自5月4日起,一些小學的畢業班開始複課,但默克爾就解封速度問題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上周六,柏林、慕尼黑、斯圖加特、漢諾威等地都出現了反對防疫管控措施的示威遊行活動,其中特別是抗議交際禁令損害了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比如,慕尼黑的示威遊行中打出的一條標語是:“為基本權利遊行”。當警察介入時,示威遊行者對警方充滿敵意。而漢諾威有五百人參加的遊行中,有些人故意不遵守政府的保持距離規定,以此表示對政府的抗議。

《布倫瑞克報》5月4日就示威遊行寫道:柏林和聯邦政府不應自欺欺人:反對新冠病毒限制的示威活動只是運動的開始。它正在醞釀發酵。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大聲說出了許多人長期以來的想法:限制措施太過份了,個人自由遭受了痛苦,民主和法治也是如此。 高舉“我們是人民”的橫幅,好像有必要像在東德時那樣與專政作鬥爭,那是胡來。但向政府提問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公開和內在的抵制可能是缺乏遠景造成的。人們想知道,未來的路會引向何方。這個答案缺失時間越長,抵制力量就增長得越快。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