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疫情促使歐盟加速消化內部分歧結束地緣政治天真

發表時間:

今天是2020年6月20日,在今天的法國報紙摘要節目當中,我們為您選取世界報的重點內容做綜述。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 REUTERS - POOL攝影
廣告

世界報在其內頁以大篇幅分析了新冠疫情如何促成歐洲主要政策發生改變。6月19日,27國政要開始就“融合,改革”進行討論,預計7月底之前將定調。圍繞着“德法發動機”,歐盟歷史上第一次決定共同舉債,內部以貸款和補助的形式,用7500 億歐元撬動疫後恢復,這打開了歐洲債務共享的大門。這也是沒有英國參與的第一場歐洲嚴重危機,英國一直是自由派的“反融合主義者”,英國在歐盟中一直關係要好的北歐國家已經感覺,需要重新尋找合作夥伴,彌補英國的空位。瑞典政府表示,曾“和英國人在所有領域保持共同陣線,現在卻需要為不同的問題,尋找不同的合作國”。與此同時,愛爾蘭,比利時和盧森堡選擇向法國與南歐國家靠攏,打頭陣的“節省主義國家”之首—荷蘭,也因為德國改變主意,支持共同舉債,而讓跟隨的國家措手不及。當“節儉之父”,德國聯邦議會現任議長,前任財長蕭博樂,居然也開始宣揚與南歐國家的團結,支持默克爾與馬克龍主持的共同舉債計畫,荷蘭政府內,一片嘩然。

世界報打趣稱,新版的“漢薩同盟”本來就被人戲稱為“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其中的白雪公主是荷蘭,“小矮人”則指的是另外7個節省主義的國家: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與瑞典。但在不斷變化的時局之下,7個小矮人,不是掉了隊,就是被分化。

共同舉債之外,還有一個話題造成歐盟內部分歧,那就是如何對待波蘭。世界報指出,波蘭的選舉遠遠稱不上民主的典範,尤其是新冠疫情之際波蘭趁布魯塞爾自顧不暇,作出許多令司法獨立性尷尬之事,現在一心想從歐洲重振計畫里“分得一杯羹”,如果共同舉債計畫落實之際,布魯塞爾希望從財政分配方面拿捏波蘭,迫使其回歸歐盟認同的司法獨立框架,也並非不可能。

如果說經濟復蘇的細節上,歐盟成員國還在繼續討論,那麼有一個話題,是成員國均認可的:那就是面對中國,“結束地緣政治上的天真”,盡量避免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二選一。世界報指出,10年前的債務危機期間,歐盟歡迎中國投資,南歐國家向中國賣出了港口,中歐國家在“17加1”與“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但新冠疫情和香港國安法等系列事件讓歐洲人終於“看到了這一政權的另外一面:拒絕透明,外交侵略性,大外宣上的進攻”。但世界報也指出,事實上真正從中美之間“不選邊站”,歐盟其實很難。尤其是德國,德國是歐盟當中與中國經濟往來最緊密的成員國,但是美國又是二戰之後與德國在軍事安全領域最緊密的合作夥伴。中美雙方也爭端頻頻,德國夾在兩者之間,還需要思考如何縮小強調獨立所造成的代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