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費加羅報:歐盟對北京語調轉硬

發表時間:

今天是6月23日星期二,在本期的法國報紙摘要欄目里,一起關注今天刊發的法國費加羅報重點內容。

6月22日,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在視頻新聞發布會上
6月22日,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在視頻新聞發布會上 © REUTERS - YVES HERMAN攝影
廣告

今天的費加羅報頭版頭條是“工程,工業與經濟出現復蘇的跡象”,配以大圖“小學生和初中生邁着小小的步伐重返校園”。社評比較積極地評價了進入解封第三階段的法國社會,指出,“緩慢地,卻堅定地,法國從昏睡當中醒了過來,不要聽從那些經濟下行的胡言亂語,雖然不能立刻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通過有時痛苦的調整,經濟世界也許不會像人們之前擔心的那樣,出現災難”。社論中還指出,“災難主義者”們非常迫切希望人們減少消費,工廠減少生產,同時向企業徵收更多的稅,他們“以氣候保護的名義,要求社會戒掉經濟,這將摧毀就業崗位,讓社會危機提前到來,尤其是政府還選擇的是一條異常艱難的道路,法國或許會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限制人們乘坐國內航班的國家”。

上述社評里提到的“限制人們乘坐國內航班”,指的是法國政府即將推出一項法令,禁止所有的航空公司,尤其是廉價航空公司,趁着法航陷入停滯的時候,重啟法國國內的一些航線。政府表示,為了保護環境,如果一些法航遺留的航空線路,重疊了不超過兩個半小時的鐵路客運線,那麼像瑞安這種廉航公司,不得開放相關航班。截至目前,多個廉航公司並未對這種巴黎飛波爾多,巴黎飛里昂,巴黎飛南特或者蘭斯的短程國內線路展現出多大的興趣。

事實上,根據2019年啟動的法國應對氣候變暖“公民公約”計畫,到2025年,希望能夠取消法國國內所有可以坐其他替代性交通工具,4小時之內抵達的航線。但交通部長提醒認為,法國鐵路客運條件地區間不均衡,一旦執行這一計畫,將損害到地區之間競爭力的平衡發展。

在內頁國際版,費加羅報關注了“歐盟對北京語調轉硬”。目前布魯塞爾已經把中國的位置調整成了“談判的合作對象,經濟上的競爭對象,以及體繫上的對手”。本周一第22屆歐盟中國峰會視頻會議之後,雙方既沒有發出共同聲明,也沒有召開聯合發布會,看起來毫無進展。但費加羅報指出,這恰恰“彰顯了歐盟面對中國,重新思考戰略獨立性的態度轉變”。在整場視頻會議上,歐盟領導人不是在某一個話題,而是幾乎在所有話題上,都採取了強硬措辭:歐盟與中國經貿合作?“要儘快執行”;人權問題?“對歐盟來說,這不能妥協”;香港國安法?“歐盟表示嚴重關切,擔心香港繁榮與在港歐洲企業的未來會遭到負面衝擊”,網絡黑客攻擊和大外宣造勢,扭曲事實?“歐盟了解它們從何而來”。就在這場視頻會議召開前的三天,歐盟呼籲中國政府釋放人權律師余文生。德國常駐歐盟大使,德國前駐華大使米歇爾-克勞斯在南華早報上指出,“如今,歐盟成員國在對華政策上逐漸趨同”。本周一,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承認,歐盟與中國在多個話題上,談判停滯不前,尤其是投資談判已經談了7年,“在文件當中,相互性和公平競爭這種理念似乎很難翻譯成中文,但對歐盟來說,是談判成功,達成協議的關鍵所在”。另外一名歐盟官員表示,“如果沒有進展,我們決議打另一張牌,那就是捍衛歐盟權益”。

費加羅報指出,像是為了證明歐盟並沒有在虛張聲勢一樣,歐委會上周發布了一份白皮書,當中提到國家補助控制問題和第三國收購問題。目前萊比錫9月歐盟中國峰會被無限期推後,“官方說法是因為新冠病毒,非官方說法其實是因為柏林不想要一場沒成果的峰會”。

費加羅報指出,至少,這場新冠疫情,讓歐盟面對中國,減少了天真,增加了團結,尤其是當中國通過種種方式讓歐盟成員國內部產生分歧,通過“一帶一路”和“17+1”等計畫,和疫情時期的口罩,來分化歐盟各國。就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警告歐盟的那樣:“中國共產黨會迫使你們進行選擇”。歐盟希望儘快找到第三條路,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呼籲“打造一個雄心勃勃,但均衡的合作關係”。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