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中國形象變差:歐盟歷史性紓困協議會否改變中歐關係?

發表時間:

歐洲聯盟特別峰會經過了幾乎5天的馬拉松式談判,終於在21日凌晨達成一項共識。馬拉松式的超長(超常)談判,以及圍繞數額高達7千5百億歐元的紓困款項的討價還價再次顯示歐盟27國內部協調之艱難,但所達成協議的意義仍然可以稱得上是歷史性的。雖然這是一項經濟振興方案,但其期望的效應不僅是幫助成員國走出經濟危機,更在於避免外部勢力趁虛而入,各個擊破,導致聯盟的解體。應該說這次危機尤其凸顯出歐洲對中國的過度依賴。而歐洲跨國智庫歐洲外交委員會(ECFR)今年6月底在9個成員國內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這些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比疫情之前更加負面。這種負面印象在法國和丹麥甚至高達62%。

2020年7月2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盟特別峰會艱難談判四天終於達成共識後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相互祝賀。
2020年7月2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盟特別峰會艱難談判四天終於達成共識後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相互祝賀。 REUTERS - POOL
廣告

歐洲外交委員會(ECFR) 歐洲實力研究項目負責人(European Power Programm) 德妮森女士(Susi Dennison)向本台介紹指出:

德妮森: “調查中有兩個涉及歐中關係的問題:一個是在走出眼前的危機的努力中,您認為哪些國家最有可能提供支持,另一個問題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哪些國家曾給予您自己的國家最多支持?在這兩個問題中,中國都不被看作是最大的夥伴。當然也有例外。在涉及危機管理的問題中,很多意大利人對中國的幫助持正面看法,但也只是一個比例較高的少數人。總體而言,歐洲人更認為國際機構(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聯盟)是盟友。”

“我們的調查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很重要,就是在新冠疫情危機中,您對中國的看法在何種程度上有所改變?結果是很多人(48%) 對中國印象都變得比新冠疫情危機前更差。不同國家的這種比例不同。比如,在保加利亞只有22%的受訪者對中國印象變差,意大利是33%,但總的來說,持這種觀點的人的比例在40%到62%之間, 法國和丹麥都有62%受訪者對中國印象變差。”

“調查中的另一個指標更說明問題:在您看來,誰應當對這次疫情如此廣泛蔓延負責?結果是很多人認為中國政府在疫情初期的管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疫情重創歐洲。瑞典32%的受訪者這樣認為,這一比例在法國是28%,葡萄牙是27%。當然在這個問題上,受訪者觀點多種多樣,有人認為是遊客太多,或者因為人們沒有遵守基礎防疫措施等等,但除西班牙、保加利亞和英國外,受訪者舉例最多的因素是中國在疫情初期的表現。”

根據德妮森女士的介紹,這項調查中,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歐洲國家並沒有比較明確的地理分界。負面意見最多的國家是瑞典、法國和英國。保加利亞、波蘭、意大利等國民眾,觀點相對正面。只有在對歐洲聯盟的看法上可以看出比較明顯的地理分界,法國,意大利等南部國家的受訪者更認為各國只能靠本國力量應對疫情,而政府管理危機不力。

德妮森女士就此特彆強調,從調查結果來看,形象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並不只有中國,受訪者對美國的看法幾乎比中國更糟,人們對歐盟體制的看法也變得比危機前更差。整體來看,歐洲民眾認為,面對這場危機,各國各自為政,孤軍奮戰。

中國近年來努力加強與中、東歐國家的友好關係,導致歐盟在諸多涉及中國的議題上,難以形成共同立場。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是這些中東歐國家認為歐盟沒有能很好回應他們的期待。歐盟剛剛達成的這項“有歷史意義”的共識,是否預示着歐盟將可以重整隊伍,共同面對外國勢力,面對中國呢?

德妮森:“現在評論這項協議的效果還太早,因為,為達成協議,所有國家都做出了一些妥協讓步,沒有任何國家得以獲得它峰會前希望達到的成果,荷蘭、奧地利等國是捐款補助還是貸款問題上做出很大讓步,匈牙利等國則不得不接受了德國堅持的立場,儘管協議沒有明確規定獲得歐盟款項必須以遵守法制國家、尊重基本人權等為條件。我覺得各成員國可能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消化,再來看 整體如何運作,是否符合各國的期待,是否能振興各國經濟。也就是說要實際去體驗協議是否運作。如果運作不錯,這項協議可能成為歐盟建設的轉折點,推動內部合作。如果運作不好,我看不出那些可以稱作歐盟邊緣成員國為什麼要改變他們與其它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我覺得,目前,各成員國會繼續兩條腿走路,繼續17+1的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就是說,現在下結論還太早,但這項協議還是可能會是歐盟改變的起點。”

根據歐盟特別峰會達成的經濟振興方案, 歐洲聯盟將首次決定以歐盟的集體名義,在市場上吸納資金,為成員國紓困。這種集體借貸方式可以避免那些經濟形勢堪憂的成員國在資金市場上因自身借貸信譽而處於劣勢。而且,這其中3千6百萬歐元的款項以貸款形式發放給有需要的成員國,日後也由這些國家各自償還,而另外3千9百萬歐元的款項則以補助的形式,按需分配到成員國,但相關債務則由27個成員國集體償還。也就是說歐洲聯盟將首次在國際借貸市場上集體承擔責任,並藉此切實落實成員國之間的內部互助,促進團結。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