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烏克蘭危機

德美關係出現裂痕?

德國總理朔爾茨周一訪問白宮,烏克蘭局勢成為朔爾茨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的重點。從兩國首腦的會晤中,德國媒體看到的更多的是雙方的分歧。

德國總理肖爾茨2月8日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晤。
德國總理肖爾茨2月8日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晤。 AP - Alex Brandon
廣告

德國電視一台發現,朔爾茨在美國在公開場合明顯擺出和拜登站得很近的姿態,並且用英語接受了採訪。朔爾茨在努力消除美國對他的批評。但美國還是批評他形象不清晰。比如在北溪2號輸氣管項目上,拜登和美國人的觀點是,如果俄國入侵烏克蘭,輸氣管項目就不能運營。但朔爾茨既沒有反駁,也沒有重複拜登的威脅,讓一些美國人感到失望和沮喪。雖然朔爾茨強調德國是美國的好盟友和老盟友,但美國媒體看到的是,他低聲或柔聲說話,他不向烏克蘭提供殺傷性武器。在烏克蘭危機上,他到現在基本上是站在外邊。

 

《法蘭克福彙報》指出:朔爾茨在華盛頓遭到了極大的不信任,這是他自己造成的。其實,新一屆德國政府堅定地致力於北約和歐盟就烏克蘭危機達成的共識。無論如何,在“入侵”問題上,普京不可能因為柏林的官方語言而感到鼓舞。但朔爾茨在談到北溪二號輸氣管項目時,猶豫了太久。數周來,他給人的印象是:對該項目的制裁是可以免除的。這是一個錯誤。對一向反對該項目並視該項目為德俄特殊關係的後門的所有盟友來說,他發出的都是一個矛盾的信號。朔爾茨後來雖然糾正了自己,但對德國可靠性的懷疑可能繼續存在,而且還不只是在華盛頓。

 

德國廣播電台報道說,在野黨基民盟主席默茨認為,朔爾茨對華盛頓的就職訪問不能令人信服,而是造成了德美關係的裂痕。他說,如果一位德國總理在歐洲最大危機,在兩個歐洲大國之間的衝突可能導致軍事升級的危機中保持沉默,那他就不應該對懷疑的出現感到驚訝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