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

拉脫維亞決定停止參加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機制

繼立陶宛去年5月正式宣布退出後,拉脫維亞外交部8月11日表示,考量當前的外交和貿易政策優先事項,決定停止參加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機制。目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中國官方網站還沒有未將拉脫維亞自參與國清單移除。

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
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 AFP/File
廣告

中央社報道,拉脫維亞外交部表示,將持續致力與中國維持有建設性的務實關係,形式包括雙邊關係以及歐盟整體與中國的關係,前提是應追求互利互惠並尊重國際法、人權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另一方面,繼立陶宛後,拉脫維亞也開始較以往積極拓展在亞太區域的活動。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ēvičs)正在紐西蘭進行訪問,此前則訪問澳洲,並為在澳洲新設的大使館正式揭幕。立陶宛去年也在澳洲新設大使館。

值得注意的是,捷克新政府去年底上台後,外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表示,由於成果不如預期,捷克有必要考慮是否繼續參與北京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扣除立陶宛後又簡稱為16+1機制)。

捷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5月中一致通過決議,要求捷克退出16+1機制,相關程序已進入外交部等部會審議階段。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在扣除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後,仍有15個中東歐國家參加。

立陶宛去年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後,即呼籲參與機制的相關國家以“歐盟”為單位與中國互動,避免遭中國分化、各個擊破。

立陶宛執政聯盟並多次指出,這個機制並未給立陶宛帶來顯著實質利益,反而讓中國有機會操作影響力,且中方往往僅對港口等具戰略重要性的基礎設施有興趣,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