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中國/太陽能板

歐盟新目標:甩掉對中國太陽能板依賴 有稱難度大

隨着歐洲結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歐洲希望到2030年太陽能成為歐洲主要電力來源。但一個挑戰是,在不形成對中國能源依賴的情況下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太陽能板 
資料圖片
太陽能板 資料圖片 © Getty Images/David Madison
廣告

據華爾街日報今天報道稱,歐洲的下一個能源考驗:擺脫對中國太陽能板的依賴。

但中國企業目前掌控着全球80%以上的太陽能供應鏈,在太陽能電池板及其組件生產領域佔主導地位。分析師和官員稱,在歐洲建設可行的太陽能電池板產業並非易事。歐洲廠商將不得不與中國生產商競爭,後者有中國政府的補貼,能夠通過降價來打壓新的競爭對手。

對於歐盟來說,打破對中國這個地緣政治對手的近乎完全的依賴,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歐盟正在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試圖填補莫斯科方面入侵烏克蘭後與俄羅斯化石燃料脫鉤留下的空白。歐盟國家正在安裝比以往更多的太陽能電池板,其中大部分產自中國。

報道說,歐盟領導人本周將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以就補貼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和其他綠色產業的計畫達成一致。目前美國、中國、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已經加大了對這些行業的補貼力度。

歐洲大陸正押注本土項目。這將使意大利一工廠成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工廠。不過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和其他歐洲太陽能廠商電池板的組裝仍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矽片和其他組件。

去年前10個月,歐盟從中國進口了價值175億歐元(約合187.5億美元)的太陽能組件和設備,占歐洲太陽能相關總進口額的95%。

歐盟希望到2030年實現能源產量中可再生能源佔比達45%,而現在該比例為17%。根據歐盟的氣候計畫,比高聳的風力渦輪機更易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將成為主要的電力來源。歐盟力爭到2030年使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約600千兆瓦,約為目前水平的三倍。

許多中國生產商不僅在規模和政府支持方面享有優勢,而且覆蓋從多晶矽到成品太陽能電池板的所有生產環節。歐洲是全球最大多晶矽生產商之一德國Wacker Chemie AG的所在地,但該公司將其大部分太陽能級多晶矽運往中國,以供後者製造太陽能電池。

歐洲的計畫還面臨來自美國的挑戰。按照《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美國為企業建造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技術工廠提供了巨額補貼。美國幾乎沒有生產太陽能電池板或組件的工廠。在《通脹削減法案》出台之後,這種情況即將改變。

據華爾街日報說,2010年之前,歐洲公司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設備生產商處於世界前列。後來,中國開始通過巨額補貼發展太陽能產業,包括為工廠提供廉價電力、低息貸款和減稅措施。之後,中國對歐洲的太陽能電池板出口飆升,價格大幅下降,導致許多歐洲製造商紛紛倒閉。

2013年,歐盟委員會在收到歐洲太陽能板製造商的申訴後,對中國製造的太陽能板徵收臨時的反傾銷關稅。對此,中國威脅要對歐洲的汽車和其他關鍵行業徵收關稅進行反制。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領導的政府擔心與中國發生貿易戰,於是向歐盟委員會施壓,要求降低太陽能板的關稅。

到2018年,歐洲完全取消了這方面的關稅,因認為歐洲需要獲得所有能購得的太陽能板。在那之後,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再次湧入歐洲。

歐盟正在考慮提供更多補貼,以鼓勵新建太陽能電池板工廠和擴建現有工廠。歐洲太陽能行業的投資者希望歐盟放寬對企業的政府援助規定,允許大量資金流向太陽能製造商。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上周表示,將提議允許對歐洲的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產能提供更多補貼。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