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德國/中國/科技

德聯邦憲法保衛局警告企業不要對中國過於“天真”

4月24日,德國國內情報機構告誡企業,應警惕中國政府的工業間諜活動,警告它們不要天真或過度依賴中國。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副局長塞倫(Sinan Selen)的這一警告是在三名德國人因涉嫌移交軍事應用技術而被捕幾天後發出的,該案凸顯了西歐各國對中國間諜活動日益增長的擔憂。

德中兩國國旗資料圖片
德中兩國國旗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路透社報導指,德國因其強大的工業部門和與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良好商業關係而被視為尤其受到威脅。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10天前剛率領一個商業代表團赴華訪問。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德國政府已敦促國內企業降低在中國的風險敞口,但批評者認為,許多企業仍只關注短期利潤,而非長期戰略。

塞倫說:“我認為,在夥伴關係和保護德國作為商業中心的地位方面,我們正在從對其他經濟夥伴的非常天真和高度樂觀的態度轉變為更加現實、也許更具韌性和多樣化的態度”。

塞倫周三在一次關於中國對德國企業安全的影響的活動上說:“我們有很多例子,也許對中國貿易過於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導致這些公司實際上被解散了”。他指出,其中一個問題是,中國公司堅稱自己完全是私營企業,但實際上它們都受制於中國的國家利益,並得到後者的支持。

塞倫說,中國的最終目標是到2049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技術和政治強國。他說:“德國的行為者不僅僅是與這些中國同行、與它們的貿易夥伴互動”,“背景是整個中國政府……它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並為此利用一切必要和可用的資源”。

塞倫說,中方特別感興趣的領域包括航空航天技術、機器人技術、電動交通和節能技術、生物醫學和信息技術。鑒於中國政府正尋求通過研究合作獲得軍民兩用技術,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希望加強對中方在大學及相關機構和初創企業方面活動的監控。

塞倫提到,德國總體上面臨著巨大的間諜挑戰。上周,兩名德國籍俄羅斯人因涉嫌策畫破壞性襲擊,包括對美軍設施的襲擊而被捕,這表明間諜活動出現了“新的特點”,即超出了收集信息和影響社會的範疇。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