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嘎納電影節

法國影片《法外之徒》嘎納放映遭抗議

周五,戛納電影節的影片放映在按步就班地進行着。然而,接近中午時分,主要的電影館周邊卻情況異常:二,三十輛警車停泊在電影館附近,更有數十名警察部署在各主要街口。

嘎納電影節
廣告

在遊行的隊伍當中,有嘎納市長布勞尚、法國人民運動聯盟的議員及法國極右派國民陣線的成員。《法外之徒》的導演拉契得∙ 波查拉(Rachid Bouchareb) 對媒體說:“我拍這部影片的初衷是把觀眾帶入到歷史之中、讓觀眾能夠回味過去。”導演不希望評論家一味就把他拍攝的電影帶入到塞提夫 (Sétif)屠殺中。阿爾及利亞歷史學家(Mohamed El-Korso) 對法新社記者說:“法國人害怕自己的歷史。”有的影片家認為,《法外之徒》電影中展現的塞提夫屠殺是在篡改歷史。而導演本人卻認為他真實地反映了阿爾及利亞戰爭中不可忽略的細節。

法外之徒”是一部講述了一個家庭的三個兒子從阿爾及利亞逃亡到法國後,為了實現不同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標而奮鬥的故事。這部電影由在阿爾及利亞出生的法國導演拉契德-波查拉執導拍攝。由於電影題材觸及對不同政治和歷史的解讀,因此引發非議。
抗議活動的一名組織者向本台表示:之所以選擇在今天示威,因為這部影片完全歪曲了歷史事實,今天該影片在戛納電影節首次放映。我們不能接受這部片子入圍參選。

參加示威遊行的是一隊頭髮花白的中老年人,即有曾經參加過阿爾及利亞戰爭的退伍人員,又有曾在戰爭中喪生的死難者親屬。

趕上最後一班車的英國新片《愛爾蘭路》在最後一刻進入主競賽單元

法國南部海濱城市嘎納舉辦的第六十三屆國際電影節接近尾聲。22日將放映的電影是俄國導演尼基塔∙米亥科夫 (Nikita Mikhalkov)執導的《烈日灼身二:出走 Soleil trompeur》。有的影評家批評這位導演與俄國總理普京走得太近。21 日在嘎納放映的新片《愛爾蘭路》是英國著名英國寫實主義導演肯∙羅奇推出的新作。《愛爾蘭路》的故事發生在伊拉克,講述的是兩名退伍軍人在巴格達擔任私人承包商,兩人愛上了同一個女人,不幸的是,其中一名男人在連接巴格達機場和“綠區”之間一條名為“愛爾蘭路”的路上被殺,另外一人調查朋友的死因,尋找真兇。影片在美國和約旦拍攝,爆炸等動作場景相當真實。值得一提的是,導演肯∙羅奇此前拍攝的影片《風吹稻浪》曾獲第59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電影節繼續呼籲釋放伊朗導演帕納西

嘎納國際電影節一直呼籲釋放的伊朗賈法∙帕納西(jafar panahi)在獄中絕食。22日伊朗法庭將宣判是否可以假釋帕納西。法國共產黨21日發表公報嚴詞抗議伊朗當局關押導演帕納西的做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