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

兩名法國人榮獲國際數學家菲爾茨獎

法國人再次登上被視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茨獎領獎台上。2010菲爾茨獎的四位得主包括一名以色列人、一名俄羅斯和兩名法國人:越南裔的吳寶珠和塞德里克•維拉尼。

獲得2010年菲爾茨獎的兩名法國人:越南裔的吳寶珠和塞德里克•維拉尼.
獲得2010年菲爾茨獎的兩名法國人:越南裔的吳寶珠和塞德里克•維拉尼. Photos : MFO et Valerie Touchant-Landais / Montage : RFI
廣告

昨天(8月19日),在印度海得拉巴市揭幕的國際數學家大會(CIM)上,印度總統帕蒂爾宣布2010菲爾茨獎的四位得主名單,他們分別是兩名法國人、一名以色列人及一名俄羅斯。

被視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茨獎,專門獎勵40歲以下年輕數學家的傑出成就,每4年頒發一次,每次獲獎者不得超過4人。本屆獲獎者除越南裔的吳寶珠外,另一名36歲的法國得主是任教於里昂高師的塞德里克•維拉尼。其他兩人是: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數學教授埃隆•林登施特勞斯,以及在日內瓦大學教書的俄羅斯數學家斯米爾諾夫。

法新社報道指出,吳寶珠1972年出生於越南,2010年加入法籍,現在巴黎第十一大學任教。他因成功證明難度極高的“基本引理”而獲獎,這一成果也先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2009年十大科學發現。

法國總統薩科齊昨天致電吳寶珠和維拉尼,祝賀他們為法國摘得數學大獎。他表示說:“這一非凡成就再次證明法國在數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菲爾茨獎自1936年創立以來,全世界有50多人獲獎,其中11名是法國人,法國是繼美國之後獲得該數學大獎人數最多的國家。

雖然,菲爾茨獎獎金只有1萬5千美元,不如諾貝爾獎。但菲爾茨獎得主所贏得的學術聲譽,絕不遜於諾貝爾獎得主。1982年,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榮獲菲爾茨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