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極右勢力上升法國大選選戰提前到來

發表時間:

儘管民意測驗多如牛毛,儘管離法國總統大選還有一年一個月,但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公布的一則民意測驗結果,還是仍然令法國人震驚。這是哈里調研所Harri Interactive 為《巴黎人報》和《星期天報》對下次總統大選三位主要候選人所作的民意測驗,結果顯示: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新任年輕女主席瑪琳-勒龐的投票意向指數為百分之二十三,而代表傳統右翼執政黨的現任總統薩科齊與最大左翼反對黨社會黨黨主席奧博利夫人雙雙屈居百分之二十一。這一民調結果預示:法國極右翼政黨的總統候選人不僅可能進入總統大選的第二輪,也有可能在第一輪選舉中就得票第一。這對法國左右兩大傳統政黨來說,是一個震撼,也出乎一部分媒體和普通法國人的預料,引發熱議。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受質疑的民調方式

哈里調研所的這一民調是在2月28日到3月3日期間,對1618人所作的網上問詢調查,詢問他們對法國從左到右11位有可能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投票意向。對這項調查結果的質疑來自兩方面:一是有人認為該項調查沒有把很可能成為下屆左翼總統候選人、而且獲勝希望很大的施特勞斯 卡恩列入這11個候選人中,二是認為在網上進行的民意測驗不夠準確。

對於在網上進行民意測驗的方式,法國民意測驗結構一向有爭論,由於電話調查有調查員,而網上調查沒有調查員,就使得回答網上調查的大多是那些對政治最感興趣或特別支持某位候選人的主動回答詢問的網民,這和一般選民的態度有一定區別。所以一般的民調機構多綜合採取網上調查和電話調查並用的方式。

哈里調研所該項調查出台後,受到別的調查所質疑,甚至懷疑哈里調研所負責人Jean-Daniel Lévy 有意出台不正確調查,目的是激起媒體炒作的效果。因為此人在過去法國大選前民調中,數次出台驚人的民調結果,事後證明都與選舉結果相差甚遠。

瑪琳-勒龐民意高升的深層原因

儘管對民調方式有爭議,但大多數法國民調機構都承認:幾個月以來的民調都顯示: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新任年輕女主席瑪琳-勒龐的民意指數一直上升,達到她的父親從未達到的民意好感度。但這裡要指出的是:民意指數和投票意向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對一個政治人物的好感或者只是一時一事的好感,並不一定轉變為對此人的投票意向。

法國朝野目前的問號是:對馬琳- 勒龐的民意支持度是否已經、或將會轉變為對她的投票意向?種種擔憂不無道理。中東茉莉花革命不期而來,對阿拉伯人民的民主要求,法國人一方面由衷地歡迎,一方面又擔心革命後的陣痛和對法國甚至歐洲的負面影響。經濟危機尚未過去、失業嚴重、工業外遷、新興國家進入對外不設防的歐洲市場、歐元國家債務危機逼迫國家消減赤字、這使治安、移民等老問題顯得更加突出,而這恰恰是法國極右政黨的主打政治議題。

年輕的馬琳- 勒龐繼承其父的政治活力和辯才,又拋棄其父令人恐懼和厭惡的語言和舉止,以一種貌似全新的超越意識形態的面孔出現,她向法國傳統左右兩派同時衝擊,尖銳地批評他們都是一群不保護法國人的政客:面對全球化,他們沒有保護法國的工業企業,把法國的市場拱手交給新興國家的廉價商品,對自由主義經濟潮流,法國的左右兩派都心甘情願地認同,對外國移民打開國門,讓外國人享受並掏空法國的社會保險和家庭補助體系,法國人不能享受全免費的醫療,非法進來的外國人卻能享受到。這些“政治不正確”的批評,很少能在法國政壇上聽到,但在馬琳- 勒龐的嘴裡卻衝口而出,說到了那部分直接長期受失業治安問題困擾,並看不到希望的法國人的心裡。

一般認為,馬琳- 勒龐得分迅速提升,主要是得益於傳統右派力量從薩科齊政黨的分流,這可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薩科齊總統在上次總統大選時,提出了一些和極右翼類似的口號,掏空了極右翼選民票倉,使“國民陣線”黨幾乎瓦解關門,那使有人甚至認為薩科齊把法國極右翼政治勢力打垮了,極右翼不復存在了。

在馬琳- 勒龐報這一箭之仇前,薩科齊總統最近一年不斷撿起極右翼的意識形態,挑起種種全國性大爭論,從“法國人的國民特徵”到驅趕羅姆人,再到伊斯蘭主義的討論,但效果適得其反,傳統右派向更右甚至極右偏移,“國民陣線”黨同時就變得更加冠冕堂皇,可以登堂入室了。

這一民調出台後,法國左翼社會黨對薩科齊總統提出批評,認為法國極右勢力大擴張是薩科齊的責任。但人們等待的是:社會黨自己如何與馬琳- 勒龐論戰?如何回應她對左翼社會黨的批評?如何爭取那部分對社會失望、對傳統左右兩翼政黨都失望的底層民眾?

阿拉伯世界的民眾不滿以“茉莉花革命”的形式爆發,在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中,成年積累的複雜社會矛盾和不滿,如果不解決最後都會以選票說話。極右勢力的上升,已經使法國大選提前到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