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走進法蘭西

再惹熱議的“安樂死”話題

發表時間:

法國西南部小城市巴約納(BAYONNE)的一名急救醫生-博納麥松(BONNEMAISON)涉嫌對7名年邁病人實施安樂死的事件繼續引發關注。九月初,博納麥松承認,為了“縮短病人的病痛”,他曾向病人注射了“致死劑量的藥物”,但始終與病患家屬“互通信息”。據9月5日出版的《費加羅報》報道,本應在上周二作出判決的波(PAU)城審理此一案件的上訴法庭,將判決日期推至本周二(9月13日),上訴法庭將宣布是否維持博納麥松的人身自由。此一案件重新引起了法國社會對安樂死的討論。

廣告

伯納麥松的律師稱,其委託人是出於自己的良心,為減輕這些病人的痛苦而這麼做,所以不後悔。伯納麥松的行為居然得到數以十萬計網民的支持,有一名女性表示:“只有經歷過親屬苦難的人,才能理解……”

現年50歲的急救醫生博納麥松於今年8月12日以毒害“極為弱勢的”人的罪名,受到起訴。除了四宗可能被博納麥松注射藥物死亡的案例外,巴約納法庭還增加了對另外三名相同死亡案例的司法審查。相關的三樁案例分別發生在今年6月12日和7月4日。博納麥松的辯護律師阿爾諾-杜班向《費加羅報》表示,博納麥松醫生正在經受着嚴峻的考量。在他的頭腦中,他依然是一名醫生。儘管他面臨監禁的威脅,但辨方掌控着一些有利於他的證據。博納麥松醫生嚴格地遵守着司法監控要求,根據民法, 此一事件在媒體掀起的軒然大波並不可被視為擾亂社會秩序。

至9月5日為止,尚沒有任何一位接受了安樂死的病患者親屬投訴。但是,由於受到司法起訴,當事的博納麥松醫生被停止行醫,也沒有權利聯繫與其在巴約納醫院共事的同事。

據《費加羅報》報道,此一事件曝光後,博納麥松醫生在當地獲得了來自多方的支持。在博納麥松受到起訴後的第四天,近四百名醫務工作者聚集在巴約納醫院門前示威。有消息披露,當地相關的醫生協會組織決定,對博納麥松醫生向病患注射過量藥物的行為不予追究。

實際上,無論巴約納法庭最終作出怎樣的判決,這場由安樂死引發的爭議將不會結束,相反還會繼續下去,甚至會有愈演愈烈之勢。

近年來,“合法並有尊嚴地死去”的權利是否也應被列入人的基本權利並得到尊重的話題,不斷困擾着法國社會。2008年,生活在法國第戎附近的一位小學教員,賽比爾因患上罕見的不治之症,經過多年的病痛折磨,這位時年52歲的女性希望能夠選擇死亡。當年3月,她通過律師向第戎市法院提請緊急訴求,甚至上書總統,要求破例允許其主治醫生對她實行“安樂死”。要求享有安樂死,這在法國已經不是第一次。此前也發生過一名全身癱瘓的青年要求母親幫助其實施安樂死的先例。但是至今在法國,執行安樂死仍屬非法行為。實際上,多數法國人已在心理上認同了“安樂死”。多次民調結果紛紛顯示:持贊同意見的民意指數均在70%以上,而且每年均有多例“安樂死”違法行為在暗地裡悄然進行,受眾者中也不乏虔誠的宗教信徒。但是,由於各方的阻力,法律意義上的“主動安樂死”以及“協助自殺途徑安樂死”,與兇殺罪、見危難不救助罪一樣,最多可獲罪30年的刑事監禁。

安樂死的最初目的,是無藥可治的重症病患不堪長期痛苦,因此要求醫務人員注射致命性藥物,或停止治療,結束生命。全球範圍內,很多人為安樂死合法化奔走呼號,但也有很多人持堅決反對立場,在他們眼中,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他人死亡應受到道德的唾棄。

有分析人士指出,安樂死的話題之沉重並不在於是否應將它合法化,而在於哪些深處絕境的重病患者能否討回自己做人的尊嚴。一種制度的欠缺往往會以另一種制度的失守來作為代價,面對由此釀就的悲劇,真正的受害者究竟是誰,是逝者,還是生者?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