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走進法蘭西

法國各大電台的聽眾人數居高不下

發表時間:

剛剛過去的2011年是極為動蕩的一年。從阿拉伯的茉莉花革命到日本的地震海嘯、從金融市場的跌宕起伏到朝鮮領導人的猝然去世,動蕩不安的局勢糾結着世人的心弦。為了關注局勢的發展,人們的注意力便集中在媒體報道上,法國各大電台的聽眾人數更是創下紀錄。據1月17日出版的《世界報》報道,法國收視率調查公司“媒體計量”(Médiamétrie)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現,2011年11-12兩個月,電台的聽眾人數超過4千3百33萬6千人之多,這些聽眾每天至少收聽一次廣播。此前一年,同樣情況的聽眾人數為4千2百75萬6千人。

廣告

“媒體計量”廣播部門負責人埃馬紐埃爾 -勒高夫認為,電台聽眾人數的增長與以下兩個原因密不可分:一是歐元危機和總統競選活動的展開;二則與新型收聽工具密切相關:越來越多的法國人開始使用網絡電台及手機收聽廣播。

如何解讀收聽率創新紀錄的現象?法國人現在為何對電台情有獨衷?

電台的收聽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時事 。上一個收聽高峰是去年的1至3月,當時的兩大關注點分別是阿拉伯之春及日本地震。

實際上,最近4年來,電台的收聽率總體呈上升趨勢,連續創下新高。一般而言,在重大突發事件的情勢下,收音機會暫時贏得許多聽眾。突發事件過後,聽眾中的許多人便養成了收聽習慣,從而成為忠實聽眾。

目前,吸引聽眾的並不是十分確切、十分出乎意料的消息:歐元危機、總統大選。在未來數月,隨着總統大選日期的逼近以及一些電台制定的專門節目,聽眾人數可能再創新高。

收聽廣播的具體做法有哪些變化?

收音機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無論何時、何地均可隨時收聽,享有“伴隨”媒體之稱。在傳媒業變化極大的今天,這一點顯得更為突出:手機、網絡、電視等高性能、新模式的收聽方式層出不窮。2011年10月的調查數字顯示,9 %的收聽率集中在這幾種新的模式上。同時,不難注意到,手機緊隨互聯網,正在逐步成為現代人獲取信息的便捷工具。尤其是年輕人,年齡段在13至24歲之間的年輕人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使用這些新的方式收聽廣播。

另外,駕車人在車上收聽廣播也帶動了收聽率的上升:10個法國人中便有7人表示:最近三周內,至少在車上收聽過一次廣播;此外,在家中收聽廣播的人數也呈上升趨勢。除了收音機外,在家中收聽廣播也伴隨着其他方式,其中尤以網絡為主。

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法國人平均每天收聽廣播的時間為兩個小時50分鐘,與去年的平均數字相比,減少了5分鐘。這表明:新的聽眾收聽廣播的時間有所降低,因此拉下了收聽廣播的平均時間。

法國哪些人在收聽廣播 ?

從 83 % 的民眾收聽廣播的比例看,一般會認為“聽眾涉及所有人”。然而,實際上,聽眾多為男性。調查顯現,男性收聽廣播的時間更長。此外,廣播更是35-59歲年齡段白領就業人員的首選。91,7 %的白領階層每天都會收聽廣播。但是,他們的收聽時間較短:每天平均收聽兩小時四十分鐘,這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更多時間的緣故。而年齡段在35-39歲之間的聽眾,占居聽眾86-87%的比例,他們感興趣的是專題節目以及新聞。60歲以上的聽眾每天收聽廣播的時間平均為三小時十分鐘至三小時二十分鐘。

此外,調查還顯現,每天早晨八點是收聽率的高峰,聽眾人數超過1千3百60萬。另一個收聽高峰出現在每天的17至18點左右。就業人員及老年人在這一高峰時段聽眾中所佔比例較高。收聽關注的內容則是時事新聞。其他時段的聽眾則多為年青人,尤其在21點以後。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