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土人情

法國繪畫中的葬禮

發表時間:

各位好,歡迎收聽法國風土人情。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法國繪畫中的葬禮。一幅是庫爾貝的《奧南的葬禮》,另一幅是畢加索的《卡薩吉瑪斯的葬禮》。

畢加索
畢加索 DR
廣告

《奧南的葬禮》,取材於庫爾貝家鄉小城鎮上一種習俗生活,是庫爾貝於1849年至1850年期間創作的一幅油畫,現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

1849年夏末前後,庫爾貝在奧南老家的畫室開始創作這幅高315厘米、 寬668厘米的巨幅作品。畫面上人物有40個左右,他們都與常人大小等同。在蜿蜒的送葬隊伍中有男有女,他們身份不同,有城鎮的官員、檢查官、神父、死者 鄰里、生前好友、家屬等等,有的悲痛哭泣,有的默然,也有應付敷衍的人,總之面部表情所流露的心境是各式各樣的。

畫的背景是橫向延伸的丘陵,而奧爾南則是沿路河這一邊的峽谷。畫面中心是墓穴,描述的時間是擡着棺木的男子將棺木送入墓穴的瞬間。畫面沒有交代誰是死者。據說從1848年9 月起,這裡被闢為奧南的新墓地。畫面左面的人物中有1848年8月死去的畫家的外祖父安東諾• 伍德,作畫時已不在人世。

畫家本人寫給友人的信中提到,為了真實地描寫每個人物,他曾 將當地有實力的人物、教會有關人員作為模特兒,請到了畫室,當然,一般平民以及自己的親屬是不可少的。關於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主題?畫家未加說明。有人認 為這是為了便於描述當地人在同一地點、為了共同的目的而集合在一起。同時,也是為了反映當地的一項民俗。

畫面如此安排人物,可能與庫爾貝1847年去荷蘭,看到荷蘭派的集體肖像畫,比如倫勃朗的《夜巡》之後受到啟示有關。之所以採用橫長的畫面,可能與1830年法國東部艾皮諾印製的一張《民眾版畫》有關,這張版畫就是用橫長的畫面來描繪送葬行列的。

再來看看畢加索的《卡薩吉瑪斯的葬禮》。1898年春天,在巴塞羅那,畢加索結識了一位青年詩人卡薩吉瑪斯。這位詩人成了他一生中最忠實的朋友。在詩人的介紹下畢加索加入“四隻貓”俱樂部。  1900年10月,畢加索與卡薩吉瑪斯搭乘火車,前往巴黎,這年他19歲。這兩個人頻繁的參與着巴黎各種刺激的生活。又高又瘦、留着跟畢加索一樣頭髮的卡薩吉瑪斯到巴黎後愛上了一位有着西班牙血統的模特兒,她叫吉爾邁尼。 卡薩吉瑪斯後來舉行了一個晚會,被邀請的朋友中也有吉爾邁尼。在晚餐接近尾聲時,卡薩吉瑪斯哭着掏出一支手槍。吉爾邁尼趕緊卧倒,射出的子彈只擦傷了她的後頸,卡薩吉瑪斯又哭着舉起槍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幾個小時後,卡薩吉瑪斯死在醫院裡。當時畢加索在馬德里畫畫,聽到卡薩吉瑪斯的死訊,畢加索非常悲痛。一幅以死亡為主題的作品開始醞釀。這就是著名繪畫 《卡薩吉瑪斯的葬禮》 的來歷。作品完成後,最初的名字是“招魂”,後來不知怎麼就變成了“卡薩吉瑪斯的葬禮”。自從卡薩吉瑪斯死後,畢加索愈來愈內向、悒鬱,馬德里的世俗生活已不再適合他的心境。於是,他動身回到巴塞羅那,狂熱地投入了工作。這就是畫家藍色時期的開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