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光

巴士底獄遺址

發表時間: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裡曾是公元1369 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所以就建在巴黎城門前。

廣告

後來,在巴黎市區不斷擴大下,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區東部的建築,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

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弔橋進出。

18世紀末,它是控制巴黎的制高點,自亨利四世後,法國國王在裡面駐紮了大量軍隊。監獄專門關押政治犯,例如文學家伏爾泰便曾在此處坐牢,因此不少當時的民眾視巴士底監獄是法國王權專制獨裁的象徵之一。

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

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着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裡跳舞吧!”

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封建君主時代的法國有一種制度,貴族和秘密警察可以憑着國王簽發的“密札”隨意逮捕任何人並關進監獄。這種密札往往是空白的,持有者想逮捕誰,只需填進他的名字。在路易十四時期,國王經常把密札當作人情隨意送人。巴士底獄裡關滿了無辜入獄的囚犯,他們莫名其妙被捕,從未經過審判,更沒有確定的刑期。路易十五時期,這種情況有所減輕,巴士底逐漸轉為關押輕微犯罪者,刑期一般都很短,但密札制度並沒有改變,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裡。在《悲慘世界》《雙城記》《九三年》等文學作品中,都有對巴士底獄囚犯悲慘命運的描述。

現代的法國歷史學家對於巴士底監獄給予一些比較中肯的評價:當時的巴士底監獄實際上是全法國生活條件最好的一個監獄,並且不是巴黎人民所畏懼的王朝的象徵。」巴士底監獄被攻佔那一天,發現監獄裡只有七個囚犯,有一位是貴族家庭中被皇家密信所逮捕的“放蕩罪”犯人(即薩德侯爵),兩位被認定為精神病患者,四位是偽造犯。

巴士底獄遺址現在成了廣場,廣場和周邊地區簡稱為“巴士底”。廣場周圍有巴士底歌劇院、巴士底地鐵站以及一段聖馬丁運河。在1984年以前,歌劇院所在的地方,曾經是巴士底火車站。

這個廣場經常舉辦音樂會或類似活動。巴士底的東北部擁有許多咖啡館、酒吧、夜總會和音樂廳,夜生活頗為熱鬧。

由於這個廣場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也經常用於政治示威,包括大規模的2006年3月28日法國勞工抗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