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土人情

浪漫主義作家雨果

發表時間:

法國作家雨果的兩部著作《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是浪漫主義文學的經典。《巴黎聖母院》創作於1831年。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抨擊了教會和司法制度的殘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 《悲慘世界》創作於1862年,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

廣告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於法國貝桑松(Besançon)的一個軍官家庭,其父勃魯都斯·雨果為拿破崙的一位將軍。從中學時代,雨果愛好文學創作,對文學發生濃厚興趣,便開始寫詩。他的文學活動是從他為《文學保守派》雜誌寫稿開始的。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讚賞。與諾蒂埃的結緣,促使雨果開始轉向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領袖。 

由於從小受家庭的影響,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頌保王主義和宗教。1822年雨果發表第一本詩集《頌歌集》,獲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賞賜。後相繼出版《新頌歌集》和《頌詩與長歌》,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此期間,還發表兩部中篇小說《冰島魔王》與《布格·雅爾加》。

隨着自由主義日趨高漲,雨果的政治態度發生改變,1823年,他與浪漫派文藝青年繆塞、大仲馬等人組成“第二文社”,開始明確反對偽古典主義。

1827年,雨果為自己的劇本《克倫威爾》寫了長篇序言,即浪漫派文藝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對古典主義的藝術觀點,提出了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堅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體地表現情節。他特別宣揚了滑稽醜怪與崇高優美的對照原則。這篇序言則成為浪漫主義文藝理論的經典,在法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831年,小說《巴黎聖母院》問世。 1862年,《悲慘世界》 問世。

拿破崙三世垮台後,1870年3月,雨果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熱烈歡迎。在普法戰爭期間,雨果以激昂的愛國主義熱情投入鬥爭,他發表演說鼓舞人民鬥志,並報名參加國民自衛軍。1871年,雨果當選國民大會代表。巴黎公社起義失敗後,雨果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

1872年,雨果刊行詩集日記《兇年集》,表達了對普法戰爭和在巴黎公社時期的思想感情。1874年,雨果最後一部重要作品《九三年》問世。雨果自1862 年時開始創作,1872年完成。

1876年,雨果當選法國參議員。1878年,伏爾泰去世100周年紀念日時,雨果發表演說熱情頌揚伏爾泰,受到民眾熱烈歡迎。

1883年,雨果完成《世紀傳說》。雨果自1859年開始創作《世紀傳說》,直至1883年完成,全書共3卷,以聖經故事、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為題材。

1885年5月22日,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與世長辭,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