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跳舞機器 魔鬼附身

發表時間: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不少人因工作辛苦又缺乏運動,身體受損。法國貝桑松當代藝術基金會從2月2日開始一直到4月26日舉行主題為《身體跳舞機器》互動展,讓參觀者本人成為展覽的一部分,展示視覺行為藝術與舞蹈的關係,探討人體在當今和未來社會中的變遷。

法國貝桑松當代藝術基金會從2月2日開始一直到4月26日舉行主題為《身體跳舞機器》互動展
法國貝桑松當代藝術基金會從2月2日開始一直到4月26日舉行主題為《身體跳舞機器》互動展 © 法國貝桑松當代藝術基金會
廣告

人體視覺藝術

在視覺和繪畫等藝術領域人體經常是藝術家關注的主題,如法國寫實派和印象派畫家馬奈的《草地上的野餐》,還有西方現代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繪畫後期中顯示的人體扭曲等都給人印象深刻。

來自世界上不同國家的行為藝術家參加本次在法國貝桑松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行主題為《身體跳舞機器》展覽,探討人與當代社會的關係,需找人體在社會中的位置。

展覽的第一部分展示人體在不同光線下折射出了的影子,講述在藝術領域人體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着人的宗教信仰和哲學思想。隨着人類社會的變遷,人體的藝術表現,如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變化,藝術家用軀體表達更加大膽,充滿顛覆性,顯示出現代藝術家們對人體的探索也改變了傳統藝術規範。

本次參展的藝術家米卡(Micha Laury)展示被炸成碎片的軀體,斷掉的手臂,殘缺的肢體散落一地,反思在20世紀人類社會經歷的兩次世界大戰。

展出的二戰期間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里那些皮包骨的囚徒和屍體照片,講述當時一些人的人性的毀滅,當時歐洲人文主義的崩潰。

從被拍攝的軀體到軀體被使用

展覽的第二部有德國藝術家克勞德(Jurgen Klauke)更加大膽極端,自拍安裝假肢軀體。

著名藝術家漢斯·貝爾默(Hans Bellmer)上個世紀30年代以製造女偶出名,他創造出幾個在玻璃罩下機器驅動的娃娃走來走去,探討開發新科技讓工程師研究出不同的機器人,他們是否會代替人類,甚至進入人們的私生活,窺視在玻璃罩下娃娃有某種色情,看出人體的局限。

同樣,法國女藝術家賈絲廷(Justine Emard)更加極端,她創作的機器人,他取名舞者Nô ,他外形奇怪一半是人,一半是機器,這件藝術品安裝有感應器,可以模仿觀眾的動作起舞,對聲音和燈光都會做出反應,也就是隨着器樂的節奏和口令機器人扭動肢體、邁出舞步。

參展藝術家之一傅斯提(William Forsythe )邀請參觀者參與他們的展覽,參觀者需要用腳驅動固定在地上幾條巨大的鎖鏈,他們如同翩翩起舞。

的確藝術家們設想在未來機器人會跳舞,也進入人類生活的不同層面,這也顯示聯合國把舞蹈列為需要保護人類傳統非物質遺產的重要性。

聯合國把舞蹈列為需要保護遺產

聯合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已經收入如挪威塞特斯達爾傳統音樂和舞蹈習俗為需要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坐落在法國西北部地區的布列塔尼民族舞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19年把馬來西亞的“班卡席拉”舞蹈列入遺產錄,該運動招數受到東南亞各種因素元素的影響,把身體,動作和音樂融入一體。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