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遺產

巴黎近郊聖克魯德將建17世紀藝術作品博物館

發表時間:

位於巴黎近郊聖克魯德塞納河畔的一座19世紀軍營將在2025年搖身嬗變成法國偉大世紀時期藝術作品博物館。曾經擔任世界著名藝術殿堂盧浮宮館長的Pierre Rosenberg捐贈的數千件私人收藏將是這裡的主要展品。

聖克魯德國家公園內的Sully兵營。為上塞納省政府所有。攝於2019年7月。
聖克魯德國家公園內的Sully兵營。為上塞納省政府所有。攝於2019年7月。 © site du département Hauts-de-Seine/julia Brechler
廣告

法國所謂偉大世紀是指17世紀自亨利四世國王統治到路易十四時代結束這一歷史時期。這是法國王朝走向鼎盛的繁榮時期,文化創作對當時的歐洲影響深遠。

Pierre Rosenberg捐贈的私人收藏包括650幅自16世紀至今的畫作,3500件草圖, 4萬5千件其它作品,17世紀的作品在其中佔有很大分量。Pierre Rosenberg解釋說,偉大世紀時期的法國藝術家既超越了荷蘭流派,也超越了來自意大利的藝術影響。無論是路易十三,還是路易十四,以及期間先後在法國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樞密院首席大臣黎希留和馬札然,都曾努力顯示,法國不僅是一個軍事大國,也是一個文化大國。Pierre Rosenberg認為這一時期的法國藝術創作長期被人們忽略,近些年來才逐漸引起重視。Rosenberg沒有說出的是,他自己正是重新認識偉大時期藝術創作的重要推手。

在17世紀的藝術家中,Rosenberg尤其對被看作是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奠基人的尼古拉-普桑情有獨鍾。在他看來,法國最偉大畫家的稱號,非普桑莫屬。普桑的藝術創作目標高遠,找到了如何用畫作表達幸福、愛戀等人類情感的方式。Rosenberg表示,普桑的作品,通過聖經,通過希臘神話,講述的是整個世界的歷史。比如在盧浮宮展出的作品“四季”,展示的就是人類世界的四個不同時期。冬天既是世界末日,但也蘊藏着希望的曙光。

Rosenberg剛剛完成一部長達四卷的普桑作品解說集。他的這些關於普桑作品的資料收集與介紹為正在組建中偉大世紀藝術作品博物館框架下的普桑研究中心提供了基礎。這個研究中心將致力研究17世紀的藝術創作。

Rosenberg最初的設想是在普桑的出生地、位於諾曼底的萊桑德利市成立一個普桑作品博物館。他當時看中了當地一所已經廢棄的醫院的舊址。但後來發現當地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落實這樣規模的文化設施。但他的想法在上塞納省找到了知音。上塞納省政府主席 Patrick Devedjian與他一樣,熱衷17世紀藝術。塞納河畔,聖克魯德國家公園內的 一座19世紀建成的軍營就成為這座未來博物館的場址。

這座已經閑置多年的建築原本是路易17世為國王衛隊所建。但工程在1827年,他的繼任者查理十世登基後才完成。這座L型的建築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間,直到二戰期間的德國佔領時期,一直都是一座軍營。二戰之後,這裡一度為法國空軍行政部門所用。上塞納省在2016年買下了這座已經閑置的場址。

未來博物館的改建工程已經開始,預計耗資一億歐元。建築主體將是以Rosenberg的私人收藏品為主的展廳。在這裡,將可以看到17世紀的繪畫、雕塑、傢具、版畫及其它藝術品。未來的普桑研究中心將設置在主體建築身後的另一座建築。

改建工程預計在2025年完成。

Rosenberg屆時將可以與參觀者分享他對17世紀藝術創作的鐘愛。但Rosenberg的想法還不只於此。他希望通過這個博物館,讓大眾了解什麼是收藏家,希望他雖然是向這座新博物館捐贈個人收藏的第一人,但不是最後一人。

 

瀏覽其他章節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