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原材料

塑料是否因新冠病毒危機獲益?

越來越多的醫療設備、口罩、面罩,以及食品工業中需要更多的包裝。 新冠病毒流行似乎使塑料重新流行起來。但這僅是一種外在現象。

2020年3月19日,在斯特拉斯堡的一家超市裡,一名收銀員戴着口罩,在塑料布防護後,工作。
2020年3月19日,在斯特拉斯堡的一家超市裡,一名收銀員戴着口罩,在塑料布防護後,工作。 FREDERICK FLORIN / AFP
廣告

衛生危機使塑料恢復某種貴族地位。面對醫護人員需要大量呼吸機、工作服,當然還有口罩時,塑料的生物醫學應用在新冠流行期間變得很明顯。製作口罩,就需要大量的原料,聚丙烯、紡粘尤其是熔噴等無紡布,具有無法比擬的過濾性。魯貝紡織工程師學院(ENSAIT)的一位老師解釋說,歐洲製造這些材料,但主要用於衛生產品(例如尿不濕),和製作口罩用的根本不是同一種機器。因此,熔噴材料的價格上漲了十倍以上。

此外,疫情也有利於食品包裝的生產。被禁足的消費者不得不較多地在超市購物,出於謹慎,主要選購包裝食品,甚至水果也是如此,這有利於低密度聚乙烯的保鮮膜、高密度聚乙烯材質的食品盒,聚對苯二甲酸的飲料瓶的製造。除口罩外,聚對苯二甲酸還用於員工開始佩戴保護面罩。以及商店收銀台前出現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製作的有機玻璃牆。最後,在全球各地,人們都開始更多的洗手,但是水管、水箱和洗手池是用聚丙烯或聚對苯二甲酸製成的。

不過,這些新用途並不能彌補其他塑料製品的崩潰。法國塑料聯合會總幹事讓·馬爾丹(Jean-Martin)指出:“在包裝業的需求增長30%,尤其是食品包裝業增長的情況下,我們看到處於停滯狀態的建築業和汽車業的需求減少了90%”。他表示:“說塑料從衛生危機中受益是不正確的。”

塑料回收業也遭受到三重打擊,回收量下降了40%,銷售量驟降,還遭到了因石油價格暴跌導致塑料原始材料價廉物美的的競爭,如聚對苯二甲酸,從未使用原料的價格每噸700歐元,低於其回收價每噸1,150歐元。 法國回收企業聯合會(FEDEREC)主席表示:“有些食品商還是使用了再生包裝。”

回收企業聯合會承諾,當有機玻璃保護牆被拆除時,協會的成員將會進行回收。但是,口罩回收不再考慮之列,如果口罩不亂扔而是丟到垃圾桶里,就會焚化。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