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心靈秘密的探索者雅克·拉康第十二節 夢的解析之七 俄狄浦斯情結的意義

發表時間:

[提要]俄狄浦斯情結是一個由個體、慾望和禁忌組合成的心理情結。它反映出人類遠古的亂倫衝動及其禁忌,通過兒童原發性慾和成年人的夢像表現出來。現代人的心理疾病可以從種系的遺傳中找到原因。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Foto: Le Seuil/Jerry Bauer
廣告

:俄狄浦斯情是精神分析學的重要概念,那麼它在人的心理活中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答:我想它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是關乎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因為現代社會倫理,對於兒童所表現出來的同性有關的行為,往往是嚴加禁忌與矯正的。而俄狄浦斯情結的發現,揭示齣兒童性慾、兒童的性指向,雖然有倫理的意味,但卻是一個正常的客觀事實。這說明所謂人性本惡的判斷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那些被看作邪惡的行為,不過是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所積蓄、潛隱的生命本能。對本能而言,無所謂善惡。它只在進入到社會領域時才會有善惡到評判。所以弗洛伊德說,“兒童最早的性慾和好奇心,都以自己最親近的人,或因其他理由而以自己最喜愛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或保姆為目標。”他的這個結論是從解析夢並由他親自治療的病人的實際經驗中得到證明的。因此他認為,對於兒童的性慾表現,應視作心理髮展的正常過程。他說,“因為兒童不能以道德或法律加以評判,好像他已長大成人,而要自己完全負責似的。然而這些事實確實存在,而且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為先天傾向的證據,另一方面又可引起後來的發展。我們且可由此洞悉兒童的性生活和全人類的秘密。”

:弗洛伊德似乎人的原始期的展很重

答:是的,這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他始終相信人的潛意識中有一種回復人類早期狀況的衝動,所謂涅槃原則,就是這種衝動的象徵。所以他斷言,“我們已經知道,不僅被遺忘的兒童經驗材料可以入夢,而且兒童的心理生活及其特性,如利己主義、亂倫的對象選擇等等,都繼續存在於潛意識之內。於是,我們因做夢而每夜回復到這種幼稚的時期,潛意識就是‘幼兒的心理生活’的信念,即因此可得證明,而人性本惡的可惱印象,也就可以逐漸減弱了。”

他的這個論述,打破了西方基督教思想中的原罪觀,把許多人的宗教糾結,還原為生命本能,也就是人的原欲,在人的心理髮展過程中造成的心理情結。他認為,“比較社會人類學對原始人心理的認識,與精神分析學對神經症患者心理狀況的認識,就一定能夠展示出積極的一致之處。”弗洛伊德在他的《愛情心理學》一書中,詳細分析了俄狄浦斯情結在兒童成長為人之後,真正進入擇偶階段時的影響。兒童期潛意識中對父母人格的認可與愛戀,會極大地影響成年人的擇偶傾向與愛情生活。所以法國的精神分析學家納索說,“俄狄浦斯情結是一個人類生命體身上第一次發生的神經症。”也就是說,俄狄浦斯情結會潛伏在人的心理中,一直對人發生影響。甚至在俄狄浦斯情結期過去之後。

:照此看來,俄狄浦斯情是活於人的心理結構的潛意識層

答:可以說主要是如此。它不斷通過某些夢境表現出來。人在夢中,表現出的俄狄浦斯情結,如戀父戀母,以自己的親人為性對象,這都會在成人心理上引起不安、焦慮、自責。若一個人管控心理的機能軟弱,就會引起神經症。這是很常見的某些癔症的起源。在弗洛伊德揭示出俄狄浦斯情結後,無數心理醫生就循着這個路徑,治療了很多心理症患者。因為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情結解釋為人的生命本能的自然表現,它就清除了許多人的罪惡感的來源,讓他們把俄狄浦斯情結看作人生髮展的一個階段。

在弗洛伊德看來,俄狄浦斯情結影響最大,表現最突出的時間段在兒童的3-5歲,在這個階段,俄狄浦斯衝動最為強烈,而後便漸漸被成熟起來的自我壓抑到潛意識層次,不再被人察覺。但它依然存在,成為成人的非理性心理活動的一部分。弗洛伊德說,“假使我們夢裡罪惡的衝動只是幼稚的,或只是回復到原始的倫理髮展的時期,夢也只是使我們在思想和情感上再變做孩子,那麼以這些罪惡的夢為恥是不合理的。然而理性不過是我們的心理生活的一部分,此外還有許多非理性的成分。”他說的這個非理性成分,就是被壓抑着的本能慾望的活動。總之,人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論面前,絕不是單純無暇的善良天使,他有極為複雜的本能衝動,是天使與魔鬼的混合。文明的任務,就在於抑制人的魔鬼的一面,當然這是弗洛伊德文明論所要討論的問題。

:你是不是聽友一下方面的內容?

答:好。弗洛伊德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文化的性道德與現代人的精神病”。這篇文章是他對馮·艾倫菲爾斯性倫理著作的評論。艾倫菲爾斯認為,人有兩種性道德,一種是自然的性道德,它幫助人類種族持續,保持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活力,一種是文化的性道德,它促使人更為專註,更富有成效地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去。弗洛伊德同意他的這個區分,但是他認為,隨着文明的發展,文化的性道德會佔據主導地位,他說,“這個時候,個體的健康和活力很可能遭到損害,假如這種損害使得個體的犧牲累計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將從側面影響文化終極目標的實現。”他所說的這種損害,就是馬爾庫塞後來命名的“多餘壓抑”。在現代社會中,以文化和社會為名的多餘壓抑,損壞個體的自然的性道德,使個體失去生命的自由。

問:弗洛伊德如何界定現代社會的這個趨向呢?

弗洛伊德看出了現代社會的這個趨向,他把它稱之為現代社會的焦慮。他認為,“當今社會中迅速蔓延的焦慮情緒恰恰因此而起。”在現代生活中,生存競爭反而比前現代社會更為激烈,奢靡、貪婪之風盛行,人的活動節奏越來越快,以至人根本無法停下來想一想這種匆忙意義何在。人的神經系統實際上是越來越脆弱了。我們知道,現實的例子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要依來賴心理醫生。弗洛伊德作為一個心理醫生,他斷言,“只看精神疾病的具體表現,就不難發現文化所強加給人們的文化性道德,實際上抑制了文化人群或文化階層的性生活。”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的研究證明,人類的性衝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性衝動作為生命本能的直接表現,並不以生殖為目的,它只追求愉悅。第二階段,生產與擴展財富的需要,把性衝動變成生產要素,目的是生育以增加勞動力。第三階段,性生活只在合法生育的婚姻之內才被允許。弗洛伊德認為現代焦慮就跟這第三階段緊密相關,所以他主張社會放鬆性禁忌,他甚至認為對婚前性實踐應該予以寬容。他認為,這樣就會減少焦慮,而且會保護婦女。他批評說,“我們的教育不允許女性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研究性問題,並嚇唬她們說對性知識的渴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這樣一來女性就變得懶於思考,對知識也提不起興趣。”可以說,弗洛伊德是一位女權主義的先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