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漢雙語節目

身份認同與宗教信仰

發表時間:

談到語言文字,那當然,這個話題說起來很長。大體上當然文字我們都知道,歐洲基本上都使用拉丁字母,中國使用得是漢字。主要區別在於拉丁字母的基本功能是分析語音,而漢字不是分析語音的單位, 而是一個表意單位。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看到兩個民族或者西方人和中國人在個人身份認同上,可能中國民族由於其文字的特徵更傾向於表意性的,也就是說,對錶意方面的事情比較敏感。西方人由於文字的不同,可能更傾向於邏輯性,就是以話語來闡明一些道理,等等。這是文字方面。當然最明顯的區別,文字方面,也是漢字的視覺信息非常地豐富。所以可能中國民族對視覺方面非常的敏感,說不定,所謂的視覺記憶可能比較強。西方人,是不是聽覺方面可能比較敏感,聽覺記憶可能比較強的。當然是總體上,也有個人差異,也許對藝術方面,藝術愛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語言呢?語言最大的區別在於法語就比較強調凸出邏輯聯繫。中文呢?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是不是把重點放在邏輯聯繫,有時候是兩個詞,或者兩個句子,就是拼起來,並行的放在一起的,所以邏輯不是直接的,是間接的。而西文,法文有專門的虛詞來表示邏輯方面的。還有一個區別,這些區別也說不定,對個人的身份認同會有一定的影響。這個區別呢?就在於所謂的主題。

廣告

Il y a ce qu’on appelle en français dans la grammaire française, le sujet, le verbe et le complément. En chinois également, on peut parler de verbe, de complément et de sujet. On peut dire que qu’il existe ce qu’on appelle le sujet en chinois, mais que ce n’est pas une notion fondamentale dans la grammaire chinoise. Alors que dans la grammaire française, le sujet est une chose fondamentale.

有意思的是說到語法呢, 法國語法學歷史相當悠久, 國王時代已經有語法學家。 而中國這個語法學,就是講語法,研究語法, 這個歷史是近代才開始, 要等到一位叫馬建忠留法,也就是說十九世紀末,馬建忠來法國留學,然後學習法律, 才意識到西方,歐洲文化,法國文化有這麼一個東西叫作語法。所以他把語法這個概念帶到中國去了。
 

Je me souviens personnellement que mon premier professeur de chinois à Paris était un Taïwanais, et lors du premier cours de chinois, il nous avait dit qu’en chinois, il n’y avait pas de grammaire. Nous avions été très surpris par cette affirmation et bien entendu au bout d’un moment, au bout de quelques jours, assez rapidement, en réfléchissant on s’était dit que ce n’était pas possible. Mais pourtant, il nous avait bien affirmé ce point-là, qu’il n’y avait pas de grammaire. En fait, ce qu’il voulait dire c’est qu’il n’y avait pas de langue à propos de la langue, il n’y avait pas de tradition de grammaire. Et bien entendu dans toutes langues, il y a une grammaire, sinon sans grammaire, il ne pourrait y avoir de loi de la langue, il n’y aurait pas de langue tout court.

所以說到語言,比如說法語和漢語,就是其中一個有意思的、微妙的區別,就是法語呢,是一個主體突出的語言;而漢語呢,其實漢語主要是有話題,然後呢,以這個話題為起點,就發表一個評論。比如說,漢語不是說, 你身體好嗎?那你呢?“你”是什麼,“你”是不是主題 ?其實不是, “你”是話題。你身體好嗎?意思是關於你,身體好嗎,關於你。 還有一個我記得老舍小說裡邊有“他死了老婆”,那“他”是什麼?那一樣的,“他”呢是話題, 意思是關於他,死了老婆,也就是說,他就跟一個報紙上的一篇文章的標題一樣、題目一樣,所以,中文是題目突出、標題突出、話題突出的語言,而不是主題突出的語言。有人把語言的特點和相關的思想背景結合在一起。 西方的思想背景呢,尤其是宗教不是突出了一個上帝,而上帝的主要權力是創造了世界。那有人把上帝和語言當中主題的重要位置結合在一起。很有意思的是說, 第一個就是漢語主題不是處於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地位不高, 同時呢,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沒有真正的上帝這個概念的大文化。 所以這是關於語言和文字, 語言和文字我們都可以探討,語言、文字對個人所打下的烙印這個話題是非常值得的。 第三個環節就是個人的觀念,或者信仰。 那以法國和中國為例,這兩個民族、 這兩種文化的距離還是比較遙遠的。因法國文化在這方面還就是跟西方不少國家一樣,宗教、 宗教的位置、宗教的地位算很高的,無論是讀過沒讀過聖經並沒關係,個人的思想觀念受這方面的影響都很深。

L’Europe de l’Occident de l’influence, des idées, des conceptions, des valeurs judéo-chrétiennes, judéo et chrétiennes, c’est-à-dire que cela renvoie en fait à la Bible, aux deux parties de la Bible : Ancien Testament et Nouveau testament. Mais en fait, si l’on regarde bien, on peut constater que peu de gens ont lu la Bible, une très petite minorité de gens l’ont lue. Pourtant, on dit régulièrement que les Européens par exemple ou les Occidentaux sont marqués par l’influence judéo-chrétienne,parce qu’effectivement, cette influence passe par autre chose que la lecture elle-même de la Bible en occurrence.

中國呢?也一樣。 中國沒有像西方文化一樣, 宗教,所謂的 “一神論”,就是“獨神論”不像西方那樣,中國主要是一些觀念,一些基本觀念,也有一些民間流行的迷信、信仰,可是跟西方的就大不一樣了。一般的來講,說中國受儒家孔子的觀念思想的影響, 跟西方一樣,也不是說中國人都讀過論語, 其實有很少人讀過論語。 西方一樣,很少有人就讀過聖經。 可是呢?以不同的渠道都是深受這方面的影響。區別在哪兒呢?區別在於西方文化還是經過宗教的渠道、宗教的儀式、 等等,這個比較重要。中國呢?主要是社會上的一些觀念,包括人際關係,直接影響着人際關係的。所以這一點上,也對Identité 就是個人身份認同也是有比較深刻的關係的。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