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台美重啟TIFA談判的內幕和轉折

發表時間:

●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生效之後,台北這兩天又傳出一個消息─中斷了三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即將重新恢復談判。請為聽友介紹一下這個協定的背景?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廣告

台美雙方是在1994年簽署「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從那時候開始,這個協定就是台灣和美國雙方推動貿易、投資、商業合作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台灣和美國解決經貿糾紛最重要的管道。雙方在2002年到2005年間,曾經因為稻米進口及智慧財產權問題中斷談判;2007年美國希望台灣開放美國帶骨牛肉進口,台灣擔心健康風險沒答應,美國一氣之下,就終止和台灣的這項經貿會議一直到今天。馬英九總統上任後除了推動兩岸簽訂ECFA之外,也多次呼籲美國恢復TIFA的談判,上星期台美雙方共同宣布,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恢復這項中斷了三年的談判,這次預計會在台北舉行,也就是說,台美之間的經貿關係即將全面恢復正常了。

●據說,美方這次特地組團到台北商談恢復TIFA談判事宜,雙方關切的議題有哪些?

美國這次是由助理貿易代表裡德(Claire Reade)率團訪問台灣,時間是九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訪問團包括幾個單位,像美國貿易代表署、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在台協會華盛頓總部等,他們已經在九月三十日離開台灣。雙方會談的都是重要的經濟議題,包括農業、智慧財產權、投資、藥品、醫療器材、產品標準、電子商務等等。至於未來雙方洽談TIFA,會不會也討論最受矚目的雙方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或「雙邊投資協定」等議題,台灣的經濟部次長委婉地告訴媒體,「不會這麽直接提出」,但與會雙方雙方確實討論過促進雙邊經貿關係的有效方法,但這位次長也說,這不是短期間可以解決的。

●聽友可能記得,去年馬英九總統決定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台灣,但台灣民間對狂牛症的疑慮無法消除,反彈聲浪很大,立法院甚至通過修法,禁止美國牛內臟及絞肉進口台灣,導致台美之間歧見更深。現在美國突然願意恢復談判,其間的轉折和關鍵是什麽?

你說的沒錯,本來馬政府去年決定開放美國帶骨牛肉進口台灣後,美國已經打算在去年底恢復TIFA的雙邊談判,但後來台灣立法院居然又通過禁止美國牛內臟和牛絞肉進口,搞得美國非常火大,本來要恢復的TIFA談判就又延宕下來了。可是經過這一年以來,美國發現,美國帶骨牛肉確實順利進口到台灣,在高檔餐廳或大飯店都很受歡迎,而且即使禁止內臟和絞肉進口,雙方的貿易額並沒有因此下降,美國的火氣才慢慢消下去,這是第一個關鍵因素。
第二個因素是,台灣和大陸簽訂ECFA之後,改變了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經貿地位,在台灣的美國商會開始緊張,他們認為,美國如果再不重視台灣這個市場,別人會進來,將對美商造成不利影響,他們甚至組團向美國國會遊說,美國考量利弊得失後,終於願意和台灣恢復TIFA的談判。由此可見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影響多麽深遠。

●這樣看起來,兩岸簽訂ECFA,對台灣或馬英九總統來說,可能都是利多?

對,馬英九這步棋真的是走對了,大家都知道,兩岸簽訂ECFA之後,新加坡已經發表聲明,要和台灣展開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事實上,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也都已經和台灣在聯繫中,這在過去十年當中是難以想像的事。特別是,台灣是美國第九大貿易夥伴,美國與台灣之間的貿易量,超過印度、巴西、義大利,因此台美間的貿易關係,不但台灣重視,美國更重視。就在台灣宣布將和美國重啟TIFA談判後,美台商會立刻發表聲明表示歡迎,聲明中還提到,「希望在美國副貿易代馬倫提斯跨出重建雙邊對話的第一步後,未來還有更多資深經濟官員前往台灣訪問,促進美國在台灣的商業利益」。可以看出,台灣的經貿環境,已經因為本身的經貿實力和政治的和解,獲得重大改善,未來前景和效應值得繼續觀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