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香港的地位仍然無可取代

發表時間:

八九學運領袖王丹親赴香港參加司徒華悼念儀式,一波三折,終於以被拒入境畫上句號。這一出入境“個別事件”,卻在香港社會引發了一場有關“一國兩制”的大辯論,至今餘波未息。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香港“一國兩制”現狀的分析評論。

廣告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民運人士王丹被拒來港悼念司徒華,有理由相信,此乃特區政府仰承中央旨意的政治決定,其不近人情之處,使人十分遺憾。”“王丹乃一介書生,為了來港祭華叔,願意自我設限,他的背景和在港活動,與國家安全無涉,所以,連多位立法會建制陣營成員都認為應該讓王丹來港祭華叔,現在的決定,肯定背離主流民意。”“近年,一些香港內部事務,中央發揮影響力的事例不少,這次拒絕王丹來港,是否顯示中央進一步插手香港內部事務,值得關注和觀察;另外,王丹來港祭華叔,屬於香港內部事務,特區政府應有決定權,即使中央另有意見,特區政府有責任捍衛一國兩制,若特區政府輕易拱手讓出高度自治權,則一國兩制危矣。”

  香港《大公報》署名謝緯武的評論稱:“王丹只是個書生嗎?不對,王丹是個殺氣很重的政治野心家。特區政府依據法律及既定政策,作出不許王丹入境的決定,既捍衛‘一國兩制’原則,又維護了香港的尊嚴,行使了中央賦予的高度自治的權力。”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盧峰的社論稱:“特首及特區政府是香港市民跟中央政府之間的溝通中介,是《基本法》及高度自治的護衛。他們理應把市民希望王丹來港悼念華叔的訴求清楚有力的向北京當權者反映,他們理應堅決捍衛《基本法》賦予的自治權力,讓王丹來港參與悼念華叔的活動。偏偏特首及特區政府好話說盡,姿勢做足後突然腳軟,不敢再堅持,不肯再爭取,乖乖的把王丹拒諸門外,乖乖的把高度自治權雙手奉上。這種只管討好北京,放棄原則,放棄堅持,放棄市民的做法,怎能不讓人憤怒呢? ”

  香港《文匯報》署名黃熾華的評論稱: “要在‘自治’幌子下實行‘自決’;拋棄‘一國’,讓長期從事顛覆中央政府活動的王丹入境;藉悼念司徒華之名與香港反中亂港的政治團體糾結在一處,把高度自治拱手讓給這一小撮反中反共勢力為所欲為,卻倒打一耙誣衊特區政府把高度自治‘拱手讓給別人’。”“炮製‘拱手讓給別人’的論調,是加入反中反共的醜惡大合唱。”

  香港《信報》的社論稱: “到底這次政府拒絕王丹入境是基於什麼原因?政府自然不會解釋,但不說自明,‘政治原因’是主要考慮。王丹和另一位也被拒入境的前學運領袖吾爾開希周四在台北召開記者會,要求特區政府交代拒絕他們入境的原因,並痛斥香港的一國二制已蕩然無存,他們感到‘非常遺憾、憤怒及不滿’。特區政府的表現,在這二位前學運領袖眼中自然是窩囊之極,不敢逆京意行事,但事實的另一面,是香港至今仍是每年一度舉行最大型悼念六四集會的地方,是眾多‘反動媒體’繼續批評北京的基地,也是不少不見容於中國政府的組織、團體、‘特殊人士’安身立命之地;可以說,九七之後北京對香港的政治環境逐步收緊,加強操控,但港人對大陸的批評、譴責等言論空間仍在;沒有香港的特殊條件和優勢,不可能有‘黃雀行動’成功營救一批參加八九民運的學運領袖;沒有香港的自由土壤,也不可能會有各種聲援內地民運及維權活動的組織;王丹和吾爾開希的憤懣和失望可以理解,但他們不應因此而貶抑香港的位置和作用;論支持內地民主及對中國政府作出監督,香港的地位仍然無可取代”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