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台灣在北京眼皮底下投票

發表時間:

今天台灣總統大選投票,法國各大報紙都派記者前往台北採訪報道。法國記者發回的報道幾乎一致強調兩岸關係在本次台灣總統大選中的重要位置。

廣告

綠色選民:決不讓專制中國吞掉我們

法國解放報特派記者格朗日羅(Grangereau)今天以“台灣在北京的眼皮底下投票”為題,發自台北的報道說,從北京到“另一個中國”台北,絕對是“震撼”:人們可以隨意進出國民黨或民進黨的競選總部。藍綠兩黨的數十萬支持者,佩戴着本黨的標緻帽和袖章,微笑着歡迎你。他們拉着橫幅,打着標語,從一個地方奔跑到另一個地方,白熱化的氣氛預示着競爭激烈,得票比分接近。

解放報記者看到,在民進黨總部,人們正在打開一些小豬存錢罐的肚子,往出倒錢。此前,有民進黨支持者讓小孩子打開存錢罐為民進黨募捐。國民黨對這個做法表示憤怒,威脅要以違反選舉法提出法律訴訟。但民進黨隨後又製造了數百萬個小豬儲錢罐,到處發放。
在民進黨競選總部,一名支持者以簡短的語言向解放報記者解釋這次選舉的關鍵意義說,“民主是台灣現在的身份定位,我們決不讓專制的中國把我們吞掉”。

這個報道還說,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本次競選中主打兩張牌:一是反對社會不公,二是譴責工廠遷往大陸造成台灣失業率飆升。至於民進黨的台灣獨立訴求,蔡英文暫時將其擱置,目的是不想激怒北京。

解放報還說,對於這次台灣總統大選,中共沒有像1996年那樣向台灣發射導彈,北京也不敢像2000年那樣,威脅要血洗支持民進黨的台灣選民。解放報說,過去中共的威脅,對於2300萬台灣人來說,總是起到相反作用。

兩岸關係在大選中壓倒一切

法國世界報記者佩德羅萊蒂(Pedroletti)發自台北的報道說,兩岸關係在台灣總統大選辯論中是壓倒一切的主題。台灣經濟越來越融入大陸的經濟,台灣的國際空間卻含糊不清,各國雖然都承認台灣,卻不能言明。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掌控兩岸關係,是台灣總統候選人當選後的執政核心要素。

世界報的文章說,1971年台灣在聯合國的席位被北京取代後,台灣所維持的“現狀”有所變化:首先是,國民黨政權在90年代實現了民主轉型,催生出一個脫離蔣介石“大中華”計畫的政治力量;然後,中國大陸開始開放經濟,而且是透過台商的投資開放了經濟;最後,中國實現了軍事和經濟的崛起,相對削弱了美國對包括台灣在內的保護力,也使西方陷入金融崩潰,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北京向綠營發出緩和信號?

世界報的文章說,台灣自1996年以來,已經舉行了4次總統普選。對於這次普選,北京看上去,不像過去那麼緊張焦慮。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1月13日發表社評稱,隨着民主的發展,台灣的理性勢力開始擡頭,極端勢力有所下降。此一說法,被認為是向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發出一個緩和的信號。

世界報說,馬英九2008年當選台灣總統後,加快了與中國大陸發展經貿關係的步伐,兩岸簽署了免除關稅框架協定,重啟兩岸大三通。這些舉措使台灣經濟增長加快。2010年台灣經濟增長率達到10.8%。但馬英九表示,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他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世界報說,兩岸加快經濟合作,是2004年,國共兩黨在陳水扁連選連任後,展開談判的結果。因為當年陳水扁的連任,讓這兩個敵對兄弟--國民黨和共產黨“都很受傷”。

對於馬英九在經濟上的成功,民進黨則強調說,台灣很多與大陸的合作協議都是陳水扁執政時期鋪墊的。民進黨發言人肖美琴表示,他們並不反對台灣對大陸的承諾,他們反對的是,經濟成果被少數利益團體和商界佔有。

藍綠共識:尊重台灣主權維持現狀

世界報說,台灣民進黨當年是從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起家的,他們號稱是台灣草民的旗手,對抗那些遷到大陸的大工業集團和商人以及傳統擁護國民黨的幹部。民進黨發言人還表示,北京當局更巧妙的方式干預台灣政治,比如通過派遣採購團到台灣採購,或協助大陸台灣人返回投票,來支持國民黨。

世界報記者引述法國駐台北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戈爾古夫(Corcuff )說,儘管有分歧,但國民黨與民進黨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尊重台灣主權和維持台灣現狀。

今天法國各報頭版大多是有關法國丟掉三A債務評級的報道。解放報大標題將法國總統薩科齊名字中的字母A拿掉,放倒在首頁最下方,強調法國丟掉3A讓薩科齊丟人現眼。費加羅報在頭版說,法國丟掉三A加重了歐元區的危機。今日法蘭西報則介紹法國丟掉三A後,在那些方面會有變化。昨天下午上市的世界報頭版則是說維基百科的可信性受到質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