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美國牛肉能否解禁成為台灣邁向自由化的關鍵

發表時間:

台灣和美國之間持續了四年多的貿易糾紛─也就是美國牛肉進口的問題,可能後天,也就是星期二,即將正式攤牌,台灣的總統馬英九特地召集黨籍立委發表談話,顯得特別重視。這件事對台美關係究竟會有什麼影響?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廣告

下星期二,台灣的立法院將表決「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主要的修正方向就是要制定進口牛肉含瘦肉精的標準,只要不超過這個含量,美國牛肉將可以開放進口到台灣。而在這之前,因為台灣全面禁止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美國非常不滿,已經停止跟台灣之間一項經貿協議的談判,而且停了四年,讓台灣很緊張,因為美國是台灣主要的貿易往來國家,貿易協議的簽訂,和未來台灣推動走入國際市場,擴大貿易往來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國會和行政部門已經數度表明,只要打開牛肉輸台的禁令,「台美貿易投資架構協議」(TIFA)的談判將立即恢復。所以,「美國牛肉」對是目前台美關係的試金石!

 

台灣的在野黨一直呼籲政府,要以國民健康為重,要求全面禁止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台灣政府為什麼要修改法令,允許含少量瘦肉精的牛肉進口呢?

「以國民健康為重」的確是頂大帽子,任誰也不能反駁。但瘦肉精不是毒物,尤其美國牛隻使用的「萊克多巴胺」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可的飼料添加劑,可以使肉牛成長比較快,瘦肉的比率比較高;到現在為止,全球也沒有一個因肉品含瘦肉精導致人類疾病的報告;加上目前韓國、日本都訂有瘦肉精含量管制標準,允許含量10ppm以下的肉品進口,美國國民也吃同樣的牛肉,因此台灣面臨很大壓力。馬英九在會議中,對黨籍立委曉以大義說,如果星期二這個法案無法過關,後遺症非常大,美國人會認為台灣一直強調自由化是在玩假的,不會跟台灣繼續談其它問題。馬英九一再強調,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不能在沒有科學證據情況下設置貿易障礙,而且台灣是不是能在未來四年中,把自己變成非常開放,非常自由化的地區,將是未來二、三十年台灣經貿成長能不能突破的關鍵。因為這樣,國民黨已經下令黨籍立委,星期二立法院院會中,一定要支持政府的決策,讓法案過關,否則將按照黨紀處理。

 

據說,除了反對黨用美國牛肉的議題攻擊執政黨之外,連國民黨立委,一度也有十幾位反對開放,要求全面禁止,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覺得,一方面是這個議題不是很容易懂,對大多數中下階層民眾來說,「瘦肉精」一聽就不是什麼好東西,而且台灣近年崇尚自然飲食,「為什麼美國牛隻不用自然的方式養大呢?」、「瘦肉精吃進人體,會不會在幾十年之後才出現後遺症呢?」、「為什麼美國要用貿易協議來逼迫交換台灣人的健康呢?」,種種疑惑,越滾愈大,但卻忽略了,國際畜牧業早已是大規模地飼養,採用科技的配方飼料,讓牛隻迅速成長,提高瘦肉率,降低成本,以便因應國際市場上激烈的競爭,國際市場上早已沒有什麼「自然養大的牛」了,要有的話,可能也很貴。反對者也提出歐盟例子,強調歐盟就禁止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但馬英九告訴黨籍立委,禁止進口的結果,美國控告歐盟,一場官司打了十幾年,最後美國敗訴,歐盟付出了高額的賠償金。而十幾位國民黨立委一度持反對開放立場,主要原因是台灣的言論市場有一種非理性的民粹趨勢,另外就是不明了這件事對台灣未來發展將造成的深遠影響。經過馬英九親自向黨籍立委說明,國民黨的六十四位立委,目前大約只剩下三、四位還猶豫不定,大多已經能認同政府的開放政策了。

 

台灣如果不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美國就不和台灣恢復TIFA的談判,TIFA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對台灣而言這麼重要?

TIFA是「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的縮寫,是讓台美雙邊經貿高層官員坐下來協商共同關心議題的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如果不能重新開啟,雙台美經貿高層官員就沒有辦法全面對話,更不要說要在「區域經濟整合」或「雙邊貿易咨商」上,能有所進展。 這裡天,台灣的經濟部長施顏祥剛從俄羅斯參加了APEC亞太經合會第十八屆貿易部長會議回到台灣,這次會議的重點,就是討論亞太地區經貿自由化的後續推動工作,各會員國都很積極,比如,東協國家提議組成「東協區域廣泛經濟夥伴架構」,企圖把已經和東協簽署FTA的國家,橫向結合成更大區域的經濟整合;而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也正在加緊整合中。目前台灣雖然也很努力和中國大陸、新加坡、紐西蘭等洽簽經濟合作協議,但是和這種國際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比較,範圍還是有局限,而台灣如果想要擴大參與,美國將是最大關鍵。這也正是台灣急於想要和美國重新開啟TIFA談判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將是未來台灣一系列自由化、國際化的源頭,這個源頭的關鍵─美國牛肉到底會不會在台灣的立法院過關,星期二就會揭曉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