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張志軍首度訪台兩岸會談進入新時代

發表時間: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星期三抵達台灣展開歷史性訪問,這是第一位大陸國台辦主任訪問台灣,並且和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展開正式會談,台灣媒體稱為「破冰之旅」。四天三夜的訪問,最主要的成果是什麼?以前兩岸都透過白手套會談,也就是海基會和海協會,這次完全是對等的官方機構主管官員正式會談,議題很廣,也頗有收穫。兩岸會談可以說走入了新時代。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廣告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會中特別提到,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以及亞太自由貿易區,有很強烈意願,「這對台灣是生存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如果台灣能夠順利展開與各國經貿合作,有利台灣民眾推展兩岸經貿合作的信心與支持。

至於大陸的態度,根據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說法,雙方同意就經濟合作可能延伸到區域經濟合作的部分,進行共同研究,研究的單位是台灣的經濟部與大陸商務部。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的說法則是,雙方同意「共同啟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研究工作,管道包括兩岸經合會、國台辦與陸委會等。

其次,台灣社會對服貿協議非常關切,因此陸委會希望兩岸服貿協議生效後,儘速依服貿協議的條文里,有關緊急情況的磋商、例外措施,以及定期檢視等等規定,啟動後續磋商。這一點,張志軍做出了正面響應。雙方並將儘速安排貨品貿易協議的後續溝通。

還有一個重點則是,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人道探視部分,雙方說法不太一樣。王郁琦的說法是,兩岸有明確共識,互設辦事機構會納入人道探視功能。大陸方面則說,將繼續協商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務實妥善解決問題。

●這次張志軍訪台,特彆強調要擴大接觸的層面,因此訪台第二天邀請台灣的學者茶敘,其中藍綠陣營的學者都有,據說這場座談當中,出現不少敏感的話題?

是,比如民進黨ECFA小組召集人郭正亮就質疑,現在兩岸交流已經走入深水區,政治爭議隨之而來,「你們還能只跟國民黨做黨際交流嗎?」他說,台灣朝野兩大黨差距不算大,北京如果要爭取更多台灣人信任,就不可能把民進黨拋在後頭;唯有綠、藍、紅都交流,才能撐起互信空間。

對於民進黨發出的這種聲音,張志軍回應說,大陸有注意到,當台灣與新加坡或紐西蘭簽經貿協議時,內部都沒紛爭;但當與大陸簽訂開放度只百分之六十幾的服貿協議時,卻出現極大反彈,顯然兩岸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他很坦白地說,目前兩岸確實因政治問題,「使經濟無法談經濟」;尤其,台灣發生318學運,讓他更清楚看見民眾內心反彈,代表兩岸雖然已走到這,但互信仍不太夠。由於他特別提到未來要跟台灣「廣泛接觸」,因此就有學者直截了當地問他,如果民進黨願凍結《台獨黨綱》展現誠意,北京是否會退一步?

張志軍委婉地說,大陸看的不是只有民進黨的黨綱,而是更重視政策與實際行動是否有正能量,這才是處理問題的基礎,而到現在為止,民進黨對兩岸處理大都不是正面的。

另外還有一個敏感問題,有學者問,台灣民眾對中華民國的認同很難改變,大陸如果不正視,再多經濟利多也沒用。張志軍說得也很白,他說,兩岸間的政治分歧,應該透過「政治協商」妥善解決,但「我們敢,台灣敢嗎?」。

總得來說,張志軍這次在台灣,和過去大陸代表的訪問,就方式和內容來說,都更加實際。

●據說,張志軍雖然是第一位訪台的國台辦主任,但兩岸雙方在「排場」上,卻比過去小很多,這有時么特殊的意涵嗎?

台灣的輿論幾乎都認定張志軍這次是歷史性訪台,但媒體也都注意到,陸委會與國台辦都強調這次訪問的單純性和專責化,不再安排「大排場」,比如第一天的歡迎晚宴只有國台辦和陸委會的人員參加,出席晚宴的總共只有五十幾位,並沒有像過去邀請政商名流參加,甚至連拜會台灣政界的活動也沒有。

相對2008年11月,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第一次訪台時,海基會的歡迎晚宴安排在台北一○一大樓84樓的「風雲會」,場面盛大,總共有政商名流兩百多人參加,主桌是可以坐二十四人的大圓桌,現場還掛出五公尺高的巨型對聯,把當時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陳雲林兩人的名字都嵌到裡頭。當時可以說冠蓋雲集,相形之下,這次低調很多。原因之一,據了解,是陸委會曾向大陸方面表達,名流穿梭不息的盛宴可能造成「觀感不佳」。台灣媒體的評價是,將兩岸事務首長會面機制「單純化、專責化」,對未來未嘗不是好事一件。

排場變小了,但兩岸的會談更加務實,比如今年二月,王郁琦在南京會晤張志軍,新華社的報導還稱王郁琦是「陸委會負責人」,這次新華社已經改為「陸委會主委」;當初兩人在南京會談時,桌上的名牌,只寫姓名,沒有官銜,這次則大方印上雙方的正式官銜,這些雖是細節,卻展現了雙方的務實態度,對兩岸關係長遠的發展,應該都會有正面的影響。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