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台灣中研院研發「乳癌疫苗」要讓癌症如天花一般絕跡

發表時間:

●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最近發表一項研究,就是全球矚目的「乳癌疫苗」。我們知道,美國女星安潔莉納裘莉只因為家族性的乳癌遺傳基因,在還沒有發病之前,就被迫切除乳房,暴露出乳癌這種疾病對全球女性的重大威脅。而台灣正在研發的「乳癌疫苗」,是指將來能夠防患於未然嗎?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廣告

沒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最近在一「健康高峰論壇」上首度透露,他和研究團隊研發的「醣分子乳癌疫苗」正在作第三期臨床試驗,如果成功,不僅可以治療乳癌,也可對至少十五種癌症產生有效的抗體。他具體地說,「未來癌症將可以像天花一樣絕跡」。

●這可真是醫學界的一項重大消息。但為什麼「乳癌疫苗」除了可以治療乳癌,還可以對十五種癌症產生有效的抗體?未來甚至可以使癌症像天花一樣絕跡呢?

根據翁啟惠在這個高峰論壇的公開說明,蛋白質表面都有醣分子,他的團隊發現癌細胞和癌症幹細胞,也有三個特殊的醣分子。他們利用合成的醣分子抗原,以破傷風桿菌一段蛋白質為載體,製成乳癌疫苗,目前正進行第三期跨國臨床試驗,預計明年就可以完成。

雖然說是利用合成的醣分子抗原製成乳癌疫苗,但這三個特殊醣分子除可在乳癌細胞找到,包括肺癌、肝癌、大腸癌、口腔癌、攝護腺癌、卵巢癌等等,其他十五種癌症的癌細胞,也都有這三種特殊醣分子,所以要製造出「廣效性疫苗」並不難,甚至未來經由醣芯片篩檢,只需發現少量抗體,就可早期偵測到癌細胞,可望達到預防效果,也就是說,類似帶有致癌基因的美國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就不需要在沒有發病之前,就被迫切去乳房。

●不管是研發出「乳癌疫苗」,或是廣效性的癌症疫苗,對全人類來說,這都是醫學上重大的成就,明年完成臨床試驗後,大約什麼時候可以把這種疫苗真正使用在人類身上呢?

擔任這項疫苗臨床試驗全球計畫主持人的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黃俊升說,這項計畫,目前共有共有342名乳癌患者接受實驗,每三個星期接種一次疫苗,整個療程要接種九針、大約半年。半年之後再檢測病人癌細胞的狀況,就可以進行分析做出結論。不過即使第三期臨床實驗完成,證實疫苗研發成功,真正進入量產轉移到人類身上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無論如何,這已經讓全球無數被癌症所苦的患者和家庭看到一線曙光。

●另外,台灣中研院的這項「健康高峰論壇」也發表了另一項研究,首次證實,塑化劑暴露和罹患乳癌之間,具有因果關係,而塑化劑在人類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讓人十分憂心,請你介紹一下這項研究到底說明了什麼?

調查數據顯示,從1981年到2007年共26年間,台灣乳癌發生率增加四點七倍,特別近年來年輕病例大幅增加,台灣醫學界懷疑與塑化劑及環境荷爾蒙有關。台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在「健康高峰論壇」里公布了他們的研究,他的研究團隊對全台灣12000婦女進行重迭病例對照研究,共收集到128名乳癌患者及251名對照組,分析她們尿中塑化劑初階代謝物(MEHP)濃度後發現,塑化劑初階代謝物濃度越高者,得乳癌風險是對照組的1.8倍,如果暴露量高,而且代謝又不好,得乳癌的風險是對照組的3.4倍。

換句話說,這裡面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暴露量高的人,一個是腎臟代謝不好的人。雖然研究指出,大約七成四的人都是塑化劑暴露量少而且能夠完整代謝,加上台灣政府曾對不法食品大掃蕩,因此不必太擔心塑化劑的威脅。可是台灣多數媒體仍然大篇幅報導這項塑化劑的威脅,主因是,台灣民眾不只是暴露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料產品而已,台灣商人把工業用塑化劑拿來製造起雲劑,當作食品添加物非常普遍,台灣民眾早就吃進了過多的塑化劑囤積在體內,讓人不得不憂心。

●對於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民眾應該怎麼防範呢?

醫學界表示,生活中多數物品都含有塑化劑,如果只是接觸不致影響身體,主要應避免使用塑料餐具盛裝食物,讓塑化劑因油、高溫融出,然後隨着食物進入人體。

台灣成功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幼童如果常用塑料杯喝冷飲,尿液里的塑化劑代謝物就會增加,一旦改用鋼杯、玻璃杯,塑化劑代謝物就會下降。因此建議民眾平時少用塑料餐具,才能降低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

還有,保鮮膜、保麗龍碗,都容易因為高溫融出塑化劑,加上又與食物直接接觸,人體更容易直接攝取,使用上要特別小心,中國人常常使用塑料袋裝盛熱湯或熱食,更是大忌。另外有些紙餐具,會在外表塗上一層塑料膜,所以使用紙餐具也要小心。

不括民眾也不必過度恐慌,只要減少攝取加工的果汁、零食,並停止使用含塑化劑的餐具、化妝品;養成多喝開水、多運動的習慣,就能夠加速排除進入身體里的塑化劑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