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梁振英爭分奪秒推動

發表時間:

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梁振英爭分奪秒推動。

亞洲周刊
廣告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封面專題是什麼?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封面專題是: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梁振英爭分奪秒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已提升到中國中南海三大戰略之一,擁有世上最大的港口區、機場群、城市群,可形成全球最大的運輸和物流中心,發展航運、跨境基礎設施、彰顯以港澳為主的金融及專業服務。剛升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香港特首梁振英,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港珠澳大橋總長達五十五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深中通道與虎門二橋也加速興建。跨國企業紛紛進駐大灣區。

所謂的大灣區指的是什麼?

灣區,是指環海城鎮組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幹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由此會衍生經濟效應,灣區經濟依託世界級港口,背靠廣闊腹地而發展。美國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的東京灣區,是世界公認的佼佼者。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後,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經濟帶,可與國際知名的灣區競爭,發揮強大的競爭優勢。

香港特首梁振英如何看待香港與廣東的關係?

梁振英說,香港肯定不是孤島,也不應該是孤島。香港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都和廣東有密切關係。例如在社會發展方面,香港社會福利署自二零一三年起在公共福利金計畫下增設了一個「廣東計畫」,年齡在六十五歲或以上符合申請資格的香港居民,即使移居廣東,每月仍可受惠於高齡津貼,到年齡了能夠拿到福利。即使不住在香港,香港市民到廣東去,政府也會給他這筆錢。這說明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的關係,並不僅僅是經貿關係。

學者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大學地理系王緝憲教授指出,在一個人口密集度如此高的區域,合作顯得非常重要,要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這也是市場本身的要求。但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是大陸和香港的融合問題。一方面有香港人擔心在融合的過程中越來越內地化,王緝憲則認為,融合會使兩邊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但並不等於抹殺區別,尤其是抹殺制度上的區別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大家各有各的長處,不會因為大灣區這頂帽子抹平了。換個角度看也是好事,差距縮小,也縮小了誤解的空間。

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亞洲周刊對此有怎樣的分析?

三十九歲的馬克龍戰勝極右派對手勒龐,成為法國自民主選舉以來最年輕的總統,宣告着年輕一代將成為法國社會主力。法國社會三分之二選民為防堵納粹重返而支持馬克龍。但不能忽略的是此次總統大選的缺席率和空白選票,高達百分之二十六的缺席率誠屬罕見。約四百二十萬張空白票和廢票則是前所未見的情況。基本上,不投票的人若不是對政治冷漠,就是對這回選舉灰心,投廢票則是個決斷的政治姿態,所透露的訊息是「我關心政治,但我不滿意候選人或選舉制度」。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