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新加坡/經濟

香港老牌英商怡和在新加坡股價疑“肥手指”作祟暴跌八成

殖民年代在香港叱吒政商界但在1997回歸之前遷冊新加坡的英商怡和集團,其股價在上周四懷疑遭到交易員的“肥手指”擺烏龍或其他因素,在數分鐘內暴瀉八成,之後即快速反彈,但期間涉及16萬多的股票成交,據彭博新聞社報道,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經要求取消或修改交易,惟新加坡交易所堅持不會取消交易。

A general view of Hong Kong skyline seen from the Peak in Hong Kong in the evening of June 16, 2007, about two weeks before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Hong Kong's handover to China.
A general view of Hong Kong skyline seen from the Peak in Hong Kong in the evening of June 16, 2007, about two weeks before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Hong Kong's handover to China. HKTB2016 REUTERS/Bobby Yip
廣告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披露,怡和這次股價突然“閃崩”,高盛和大摩要求取消部分交易及修改部分交易,希望以更高價格達成交易。有業內人士稱,不清楚是否高盛和大摩的盤前賣單引發股價短時間大跌,抑或是盤前競價中包括“肥手指”等其他因素影響了交易。高盛和大摩發言人不予置評。

所謂“肥手指”,是指交易員在電腦鍵盤下盤買賣時,輸入了錯誤指示,猶如手指太肥,按了鍵盤錯誤的鍵制。

報道指,怡和控股在上周四開盤後出現異動,當時約有16.75萬股股票以10.99美元成交,低前一交易日66.47美元的收盤價八成,然後股價在幾分鐘內瞬即反彈,這批交易占當日怡和總交易股數達45%。股價暴跌令怡和控股的市值一度縮水410億美元。

以此價差計算,賣出股票的投資者大約損失900萬美元,買方發了一筆意外之財。彭博稱,當日有3個做市商的賣單在日內低點成交,有10多個交易對手搶到了價格低廉的怡和股票。新加坡交易所當日已表示,怡和股價閃崩並非錯盤交易,也沒有電腦系統故障的責任,主要原因是盤前的賣單遠超過買單。新交所強調當局不會取消這些交易,並指如果賣家當時不希望按照當時的低價成交,他們有充足的時間撤回指令。

怡和控股擁有香港置地、文華東方及牛奶國際超過一半的股權,雖然在香港回歸前對北京投下不信任狀,遷冊新加坡,並在新加坡和倫敦兩地上市,但怡控是香港黃金地段中環最昂貴物業的“地主”,透過香港置地,怡控的物業包括文華東方酒店、香港交易廣場1座及2座、怡和大廈、置地廣場、太子大廈和遮打大廈等,傲視其他華資地產商。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