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理大抗爭持續 港媒恐香港成中美博弈犧牲品

發表時間:

據法新社報道,目前被警方重重包圍滴水不漏的理工大學內依然還有月百名要堅持到底的抗爭者,而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旨在支持香港抗爭者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威脅着中美關係,香港部分媒體評論則認為這個法案卻會導致香港成為最大的犧牲者。

香港理工大學內部在體育場內一名據守者,2019年11月21
香港理工大學內部在體育場內一名據守者,2019年11月21 REUTERS/Athit Perawongmetha
廣告

先來看看對幾天來的抗議中心理工大學內的局勢。

根據到現場的法新社記者的觀察,港警今天持續包圍理大下,理大內相對平靜,但內部衛生和安全情況堪憂。前財政司司長政治助理羅永聰透露,校內仍有數十至近百示威者,他們的心理狀況備受折磨,部分同學拉肚子及發燒,但不少據守者表示不放棄。有示威者表示,試過用不同方法離開校園,但不成功;也有人說,校內很多留守者情緒崩潰,但表示,自己能撐多久是多久。另一些試圖通過下水道逃跑的生的描述更是驚心動魄……

曾進入理大協助的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說,大學的水電如常運作,但擔心校園內的日常生活問題,例如未有足夠食物。日子愈來愈長,示威者處於憂慮狀態,是一種折磨,他希望示威者能儘快離開。葉建源表示,示威者不願出來是因為不信任警察,擔心拘捕過程受暴力對待,盼政府官員和警員的言語要小心。警方發出的指示,令示威者覺得跌入陷阱,擔心離開時隨即被拘捕。

英國駐香港領事館前職員、香港公民鄭文傑(Simon Cheng)8月間赴中國旅遊時被捕,被拘留15天時遭受到的酷刑證詞更加深了香港人對北京的不信任。美國《華爾街日報》周四評論指出,中國共產黨政府近來的種種作為,似乎再次證明了港人為何該挺身而出,抗拒共產黨司法體制。也 不難理解港人為何擔心傳統香港司法被北京的共產黨司法取而代之,而這種恐懼感,足以說明香港理工大學示威者為何用盡千方百計,也要避免被捕。

在全世界關注中,香港此次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已持續了五個多月,暴力程度不斷升級,外界擔心中國會加大反應力度以控制局勢之際,美國國會參議院周二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將美國給予香港的特殊待遇與香港從中國政府獲得的自治程度掛鉤,並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 參議院周二通過的另一項法案,禁止美國向香港警方出口某些用於人群控制的裝備。

這兩份法案已被送往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預計會將之簽署成為法律。 一旦真的成為法律,就意味着將要求美國國務院一年至少要證明一次,香港擁有足夠的自治權,從而有資格享受美國的特別貿易待遇。香港成為世界貿易中心,美國的特別待遇也是因素之一。 根據《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對侵犯人權負有責任的香港官員可能會受到制裁。 雖然許多人認為這個法案是象徵性的,但它有可能改變美國與香港關係的性質。

知情人士周三表示,特朗普預料將會簽署國會兩院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桉」,支持香港「反送中」示威者,此舉恐激怒中國。 這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拒絕透露,特朗普什麼時候會簽署這項法案。

北京方面已經對對美國參眾兩院順利通過這個法案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 “正告美方認清形勢,懸崖勒馬,立即採取措施阻止該案成法,立即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以免引火燒身、自食苦果。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採取有力措施予以堅決反制,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但對於中方會採取何種措施,耿爽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他只是再次重複“中方必將採取有力措施予以堅決反制。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得到國際社會對香港人權和自由問題的關注是抗爭者的目的之一,但針對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多家報刊卻似乎並不看好,相關評論紛紛擔心,通過該法案是美國向中國打“香港牌”,但結果是香港必成輸家。

中央社報道, 《明報》在社評中指出,法案是讓美國白宮多一張牌向中國索價,對香港卻是有害無益。這個社評認為,對外方面,法案增加了外資在港面對的不確定因素,有損香港經濟利益;對內方面,法案標誌香港成為中美角力戰場,兩強惡鬥之下豈有完卵,香港必是輸家。該社評預期,華盛頓大打“香港牌”,不僅無助香港民主自由,反而只會幫倒忙,令北京戒心更大、進一步收緊對港政策。

《星島日報》在社論中指出,美國方面是藉着攻擊香港來打中國,不惜把香港利益作為博弈籌碼,將港人當炮灰。

香港《經濟日報》也發表社評指出,如果相關法案生效,勢成為美國掣肘中國的槓桿之一,香港便將深陷中美角力,慘淪磨心。

至於對香港經濟包括金融的衝擊,評論也認為,香港人權法案是在頭上懸刀,實際影響視乎兩方面,其一是華府會否真的動刀;其二是美國盟友尤其歐盟會否彷效立法,令衝擊倍數急增。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