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世界報:世衛無視台灣抗疫成功模式 台灣口罩外交激怒北京

發表時間:

標註日期4月15日的法國世界報頭版重點說法國5月11日將解除隔離是一場挑戰。世界報還刊文指,台灣對世衛組織WHO無視台灣的成功抗疫模式感到遺憾,以及台灣的口罩外交激怒北京。

Podcast
Podcast © FMM
廣告

世界報國際版刊出該報駐中國特約記者勒麥特的文章指出,台灣對世衛組織無視台灣管理疫情危機的成功模式感到不開心。

該文回顧北京與台灣的歷史背景,以及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上台後,世衛組織在北京的壓力下,從2016年開始將台灣排除在世衛組織大會之外。之前,台灣國民黨執政的2009年到2016年間,北京曾同意台灣作為觀察員參加世衛組織大會。

世界報這篇文章說,冠狀病毒危機給台灣提供一個闡述雙重論點的機會。最初,台灣領導人認為,將台灣排除在世衛組織之外,是剝奪台灣兩千四百萬居民獲得健康咨訊的機會,危及到他們的生命安全。

但是幾個星期以來,台灣管理疫情的成功,讓人們看到,台灣目前只有6個死亡病例。而且台灣也沒有對全體居民實施隔離。所以,台灣對世衛組織沒有考慮到“台灣模式”表示遺憾,更不滿世衛組織沒有注意台灣在2019年12月31日發出的關於武漢肺炎人際傳播風險的警告。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4月10日承認他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收到一封台灣的電子郵件,但據他說,這個郵件並沒有說明當時在中國剛出現的不明肺炎有人際傳染的風險。

針對譚德塞的說法,台灣衛生部長陳時中在4月12日公布了當時發送的英文電子郵件內容。這個郵件說,今天的新聞資訊顯示,中國武漢至少報告了7例非典型肺炎病例。他們(武漢)的衛生當局向媒體回復說,這些病例被認為不是SARS。但是,樣品仍在檢查中,病例已被“隔離”治療。

台灣方面指出,這封信中說到“隔離”,譚德塞作為內行人(傳染病專家)應該知道隔離意味着人傳人。

這篇文章還說,台灣也在進行口罩外交,向歐美及台灣的友邦提供數百萬隻口罩。可是,台灣這個行動激怒了北京,據台灣國防部說,中國的遼寧號航母和五艘戰艦,在4月12日進入台灣海域。

對於法國下月將結束隔離,世界報說,周一晚間,法國總統發表電視講話,預定從5月11日開始逐漸解除隔離。讓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將逐步開學,卻不包括高等教育機構。解封後,人們可以外出,惟老弱者除外。企業將重新開門,但咖啡吧,酒店,餐廳等眾人聚集場所繼續關門。世界報說,總統還承認,法國當初明顯沒有為應對這場健康危機做好準備。馬克龍說,此刻,要知道,不能墨守成規,不能拘泥意識形態,要重新創造,“從我開始”。

世界報增加4頁醫學科學特刊,探討蝙蝠的超強免疫系統。這個專欄指出,每逢有病毒進犯,蝙蝠就返回前台。蝙蝠對病毒株的特殊免疫系統,引來許多科學家的關注研究,但是至今仍然沒有找到答案。

世界報還特別刊出巴黎聖母院遭火災一周年專稿。披露一年前的4月15日傍晚,總統馬克龍正跟幾個人在愛麗舍宮辦公室拍攝一個希望終止黃背心運動的講話。攝影機開拍後,有人來告訴他,巴黎聖母院着火了。18點18分,巴黎聖母院響起防火警報。半小時後,巴黎市長安娜-伊達爾科在自己的辦公室看到巴黎聖母院上空冒起了煙,於是打電話給消防隊報警。結果,這場大火銷毀了巴黎聖母院的頂部,燒的是8個世紀的歷史,歐洲參觀人數最多的建築,哥特式建築藝術的傑作,維克多-雨果小說中的主角。到底發生了什麼?似乎無法解釋。但當時不是調查的時候,而是鏖戰救火。23點30分,去北塔樓觀察的消防員們返回,告訴現場的馬克龍一個不幸中大幸的消息,那就是今夜火還會燒下去,但聖母院的基本構架保住了。一年過去了,巴黎人還記得當時巴黎聖母院在夕陽下燃燒的情形。現在,修復工作因為疫情停下來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